“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在粤博开展
253件展品展示中原礼乐文化

市民欣赏“王子午”鼎。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展览展出的蟠螭云纹编钟(乐器)。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粤博宣) 7月5日,“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253件展品亮相,珍贵文物占比超过80%。其中,“王子午”鼎、“倗”浴缶等重量级文物首次联袂亮相广州,向观众展示璀璨的中原礼乐文化。

“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越王博物院支持,汇集4家单位共253件展品,以夏商周礼器为载体,回溯了中华礼乐文化从神本到人本、从宗教性到社会性的伟大转型。展览聚焦夏商周三代玉石器、青铜器和陶瓷器等礼器中包含的礼制因素,致力于探索中华早期文明,尤其是礼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呈现广东出土的商周时期重要礼器群,阐释了岭南与中原的文化关联,展示了岭南地区中国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本次展览不仅呈现夏商周礼乐文明的珍贵文物,更着力运用数字技术赋予古老文明生动新貌。粤博制作的开篇动画展示三代“唯祀与戎”“宅兹中国”的整体面貌;高清动态视频还原车马器模型,深度解析其精妙构造;多媒体交互展示将青铜器上的“燕乐”“射礼”“蒐礼”“水陆攻战”等礼仪场景转化为可视、可感的沉浸式体验。前沿数字技术的融入,多维度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与理解深度,让千年礼乐文化焕发时代活力。据悉,展览将展至10月12日。

重点展品

①“王子午”鼎

春秋 河南淅川下寺M2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侈口,束腰,平底,斜立耳,器身满饰半浮雕蟠龙纹、窃曲纹和云纹。口沿攀附6条浮雕夔龙,似呈探水状,是迄今所知我国采用失蜡法制作的最早铸件之一。此鼎平底束腰,体现了楚王“好细腰”的特殊审美。器壁内侧铸鸟篆铭文14行84字,大意为王子午铸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并因施行德政,受到楚国民众的敬重,希望子孙后代以此作为行动准则。鸟篆铭文字体纤秀隽美,有确切纪年,为研究楚国历史和书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该鼎的主人王子午为楚庄王之子、楚康王时期的令尹子庚。该鼎是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的7件列鼎之一,是高等级楚式升鼎的典型器物。

“王子午”鼎被誉为“鼎中翘楚”,代表了春秋楚国青铜器的崭新风貌,是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

②“倗”浴缶(盥洗器)

春秋 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浴缶是春秋时期的青铜水器,这件器物是“倗”的专用“浴盆”。器身敛口,腹下收,隆起的盖顶有环形的“提手”可以打开。肩部有一对兽首状耳,浮雕的兽头凸眼高鼻,张口卷唇。器盖内和器口沿,分别铸铭文“倗止(作)缶”三字铭文,彰显着它的贵族身份。此类器以“浴缶”称之,源于器物自名。

根据考古出土实物以及文献记载,可以大致还原出楚人的沐浴流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烧烫的卵石投入鉴内凉水中,等水热之后,用壶、缶盛水,洒在身上淋浴。另一种方法是预先烧一大鼎烫水,用壶盛凉水,缶盛热水倒在鉴中调温,然后用调好的温水浇在身上淋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