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孩子爱与责任,萌宠“拍档”助成长
暑假将至,“想要一只小宠物当礼物”成了不少孩子的心愿清单首位。面对这份充满期待的请求,家长该如何回应?萌宠进入家庭,又能为孩子成长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养宠亲子家庭,发现无论是悠闲的乌龟、慢悠悠的蜗牛,还是灵动的仓鼠,这些形态各异的、不会说话的 “小伙伴”,早已成为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成员”,成为孩子成长的“最佳拍档”。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本版摄影 受访者供图 龟背上有快乐:双向奔赴的温暖羁绊 在汪女士家的阳台上,阳光洒进水缸。黄头侧颈龟“淘淘”机警地探出小脑袋。此前,这里还住着一只叫“虾虾”的巴西龟。它们都是陪伴汪女士、莎莎母女走过岁月的萌宠。 莎莎与龟的缘分始于童年时的一次套圈游戏。当时她意外套中了这只巴西龟,只因为它酷爱吃小虾米,便被命名为“虾虾”。从此,这只小龟成了莎莎童年最忠实的“听众”。几年前,莎莎在外地旅游时一眼相中小巧的“淘淘”,它便成了旅途带回家的“纪念品”。 养了“虾虾”后,莎莎便一头扎进养龟知识的海洋,像照顾婴儿般定时给小龟换水、喂食。同时,她还为小龟准备了专属的小布包,带它们逛街、旅行。汪女士笑称自己是女儿的“养龟助理”,默默守护着女儿对小生命的痴迷。 一次因疏忽水质,“淘淘”患了白眼病。母女俩马上查资料、买药,汪女士学着小心翼翼地给“淘淘”上药,细心调节水温,为它加温晒太阳。这段共同守护的经历,让汪女士体会到呵护小生命的不易。“看着莎莎的付出,我真的很欣慰,”汪女士感慨道,“养龟不仅教会她照顾生命,更让她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无条件的爱。这份成长比什么都珍贵。” 母女俩的付出,也得到了乌龟们的“回报”。“它们会在我的手上睡觉,陪我做作业。出去玩的时候,一喊它们的名字就会过来,还会伸出手,手牵手……”说起养龟的快乐,莎莎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那些无声的陪伴成了她心中的温馨记忆。 看蜗牛慢生活:慢下来,发现自然奥秘 今年,在儿女的期盼中,番禺区街坊林小姐当起了蜗牛“饲养员”。她的女儿就读幼儿园大班,班上有用于科学观察的白玉蜗牛,小朋友们可以轮流带回家照顾。“姐姐第一次把蜗牛带回家时,弟弟便对这种有壳的小家伙产生兴趣,整天缠着我讲蜗牛的故事,每次经过小区花园都会寻找蜗牛的踪迹。”看着孩子如此痴迷,林女士主动提出买几只白玉蜗牛来饲养。“白玉蜗牛饲养难度相对较低,既能增添孩子童年饲养动物的乐趣,又不会给家庭带来太大负担。”林小姐解释道。 然而,养蜗牛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养了两三个月,就有一批蜗牛死去。蜗牛也需要定期换草、换窝,打扫卫生、清理粪便,必要时还要补充营养。尽管如此,林小姐并没有放弃,又购入了一批蜗牛,陪着孩子们一起照顾,并通过绘本和科普视频,帮助孩子深入了解软体动物的知识。 最让孩子兴奋的是野外考察。林小姐带他们去公园寻访野生蜗牛,比较家养和野生蜗牛的区别。“看!这只的壳颜色更深!”“这只的黏液更多!”孩子们像小科学家一样记录着发现。林小姐还趁机教导他们要爱护这些小生命,观察后要把它们放回原处。 虽然大部分照料工作还是落在长辈身上,但林小姐看到了两个孩子潜移默化的改变。 “养蜗牛就像开启了一扇自然之窗。”林小姐总结道,“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放慢脚步,才能发现生活中最奇妙的细节。” 小仓鼠爱运动: 小生命教会孩子爱与责任 说起自家的小仓鼠,黄埔区街坊杨女士感慨良多。6年前,她为10岁的女儿若若买下了第一只仓鼠,从此开启了温馨的养宠之旅。 “孩子从小就对小动物充满喜爱,我们希望通过养宠物培养她的责任心和爱心,给她带来情感上的陪伴。”杨女士解释道,选择性情温顺、成本较低的金丝熊(一种仓鼠)相对容易照料。第一只仓鼠被若若取名为“面包”,寓意从此不愁吃喝。“面包”去世后,杨女士又为若若买了一只仓鼠,取名“米糕”。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齐心协力照顾着仓鼠。若若负责给仓鼠洗澡。她小心翼翼地将仓鼠放在洗脸盆里,用婴儿沐浴露擦拭身体。“她一个人就能完成,我完全不用担心。”杨小姐笑着说。 杨女士格外注意仓鼠的生活环境。夏天把笼子放在阴凉处,冬天用纸质棉片为仓鼠保暖。在饮食方面,杨女士也非常用心。“仓鼠不太爱吃肉,但松子、瓜子都是它的最爱。”她还特别提醒:“不要给仓鼠太多甜食,它们也会得糖尿病!” 仓鼠不仅需要舒适的环境,也需要足够的运动。若若还自制了溜溜绳,带着小仓鼠到小区花园散步。每次出门,小仓鼠都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家里还为小仓鼠准备了跑球玩具,让它尽情奔跑。 “通过养仓鼠,孩子学会了爱与责任,这是最珍贵的成长礼物。”杨女士说。 爱心与现实需平衡: 审慎对待养宠需求 将一个小生命迎进家门,绝非仅凭喜爱就能决定,它需要时间、精力和责任感。面对孩子的养宠请求,也有家长选择了更审慎的态度。 近日,市民蔡女士虽心动于孩子班级群里的仓鼠领养信息,但考虑到家庭现状,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暂缓,并承诺孩子长大些再考虑易打理的小宠。生活中,蔡小姐并没有完全拒绝孩子对小动物的亲近,她会定期带孩子去农庄喂兔子、和鸽子互动,让孩子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出于居家卫生和环境的考虑,市民金先生同样未答应孩子的养宠请求,他选择陪孩子去钓鱼,作为亲近自然、锻炼耐心与专注力的亲子活动。“钓鱼既能让孩子亲近自然,又能锻炼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也是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 专家提醒,萌宠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良伴,在陪伴中传递爱与责任。但在决定饲养前,家庭需充分评估自身条件,确保能为小生命提供稳定、负责的照顾。平衡孩子的爱心愿望与现实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接触生命、热爱自然的方式,同样是重要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