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铁11号线全面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温滔 万陈晨 张晨牧) 近日,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大塘站正式移交运营,而此前,拆解段的员村站、天河公园站站台门改造工程也顺利完成,建设单位已把两个站象征调度指挥权、属地管理权和设备使用权的“金钥匙”同步交付运营单位。至此,十一号线全线车站和轨行区完成“三权”移交,全面进入运营调试阶段。 拆解段160个站台门“焕新” 据介绍,天河公园—员村区段(下称“天员区段”)拆解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对站台门进行改造,需将原本适用于二十一号线6B车型的站台门全部拆除,安装适用于十一号线8A车型的站台门。整个工程涉及2个站共160个站台门单元,总长度约720米。 对此,广州地铁创新采用多种方式并运用专利技术,提升施工效率。 提升设备运输效率。广州地铁分别调用十一号线赤沙车辆段作为拆卸物料存放地、十三号线二期天棠铺轨基地作为进场材料存放地,通过线路的联络线,将物料运送至天河公园站和员村站。“一进一出”的运输策略不仅有效缓解站内作业空间有限的问题,还大幅提高运输效率,避免市区交通限行和对乘客活动区的影响。 压缩结构改造时间。站台门立柱作为关键承重构件,其顶部和底部必须牢固地连接到风道梁及站台板上,以确保门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广州地铁协同设计院和供应商,运用理论计算、三维模拟、力学有限元分析等手段,通过以钢结构替代原有混凝土风道梁,成功将结构改造所需时间压缩至2天,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采用模块化装配式安装。为了提高安装速度,广州地铁采用模块化装配式站台门专利技术,预先在工厂完成整个站台门的组装、调试以及性能检测,在施工现场用“拼装积木”的方式,迅速完成安装作业。 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9% 天员区段拆解是十一号线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据悉,从10月2日天员区段拆解启动施工以来,广州地铁联合运营单位、十一号线总包部及各施工、监理、设计单位成立拆解工作组,按小时细化作业工序及运输计划,组织中国中铁、广州建筑、广州地铁咨询、铁一院监理等单位共计投入500余人进行现场作业。现场涉及的轨道、供电、装修、机电等13个改造专业,均编制各专业施工改造方案、安全保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等,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最终提前6天完成“三权”移交任务,为后续线路调试、验收等工作打下基础。 截至目前,十一号线(火车站—琶洲—火车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9%。31座车站、轨行区及赤沙车辆段全部完成“三权”移交。
-
在粤博沉浸式探寻红色历史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粤博宣) 11月3日下午,“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故事会广东省博物馆专场活动举行。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和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主办,特邀共建中小学校、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叶挺纪念馆参与,将历史讲述与现代演绎相融合。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广州市各区各单位组织开展重点群众性庆祝活动100余项。9月到11月,广州市委宣传部整合全市宣讲资源和文艺力量,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故事会系列活动,进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带动明显的宣讲展演,让党的好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专场故事会精彩纷呈 活动现场,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童精彩合唱团的孩子们登台,用歌声演绎《美德在我心》,传递出对美德的崇尚与追求,展现羊城少年心向党的精神风貌。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的学生带来诗歌朗诵《写给未来的你》,让观众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与力量。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同学们演唱《我爱你,中国》,悠扬动听的声音彰显青春力量、爱国情怀。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通过朗诵《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程,表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坚定决心。 本次故事会特邀叶挺纪念馆的宣讲小分队到场,带来沉浸式宣讲《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他们采用音乐说唱的形式,将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以节奏明快的说唱、尤克里里弹唱等方式呈现,使宣讲更加生动有趣。据悉,宣讲内容均为宣讲员自创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深入挖掘叶挺将军的革命精神和感人事迹,形成独具特色的“叶挺特色课堂”。接下来,这支宣讲小分队将走进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巡演,让师生们更鲜活直观地了解叶挺将军的故事。 情景短剧《跨越时空的对话——周恩来与邓颖超》,通过邓颖超与周恩来在不同时空下的细腻对话与生动场景,再现这对革命伴侣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展现周恩来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革命、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身姿。广东省博物馆的宣讲员带来《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的精彩宣讲,深情讲述音乐家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的传奇故事,带领观众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故事会尾声,青年抒情女高音歌唱家李妍大气恢宏的演唱点燃全场,观众纷纷加入到《我和我的祖国》合唱中,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粤博持续深耕校园文化 据介绍,今年3月起,粤博举办5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英雄花开英雄城”主题活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涵育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其中,“红棉绽放英雄城”以木棉这一广州市花为灵感,观众以纸寄情,亲手折出英雄之花,共创英雄大树,展现广州作为英雄城市的丰厚历史底蕴和红色精神;“红色星光”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向观众讲述林则徐、杨匏安、彭湃等的英雄事迹,让观众感受英雄的理想与信念;“红动南粤”通过对馆内红色主题文物的深入解读,增强观众对党史的了解和爱国情感;“粤韵绵长”邀请志愿者为观众倾情讲述海丰农民运动、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等红色故事,帮助观众知史爱党、讲史爱国。 粤博还将在校园推出“中央红色交通线”剧本杀活动,让同学们走进广东的红色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条300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隐蔽战线上的“绝密使命”,参与一场剧本杀游戏,继承和发扬交通员忠诚、智慧、勇敢、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据了解,粤博致力于将博物馆资源深度融入教育体系,通过与各级学校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在馆校课程共建领域不断探索新路径。未来,粤博将继续深耕校园文化土壤,策划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让广大师生加入到传承红色文化的行列,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
广州体育与健身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昨日举行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杨丽容) 11月9日是十五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昨日,广州市体育与健身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广州体育馆举办,22家企业和机构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展现供需对接的初步成果。 据悉,本次活动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指导,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体育局联合主办,广州珠江体育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办。聚焦全运会带来的商机,活动邀请相关体育与健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交流互动;推动强链扩群建圈,促进体育与健身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体育行业知名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刘清早作《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及盈利项目分析——以广州市为重点》主题分享,探讨全运会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动态,解读相关政策内容。 活动现场,广州市群众体育App“群体通”的运营设计备受关注。作为体育运动互动平台,“群体通”2013年上线,用于体育场馆和体育协会信息发布、场地与门票预订、活动赛事报名等,惠民便民。目前,“群体通”已在市体育局管辖下的25个公共体育场馆推广实施,市民可网上预订运动场所。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乘数效应和带动效应。据介绍,近年来,广州体育产业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体育产业规模连续三年超过2000亿元,体育消费持续扩大,2023年广州城乡居民体育消费623.8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达3331.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