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印发
信息时报讯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娟) 近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后,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并在官网公布。规划提出,以“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为目标愿景,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打造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建设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作为广州历史上第一部“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是广州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空间格局方面,《规划》提出,推动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促进传统中轴线、新中轴线与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实现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核”、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南沙新区“未来发展核”联动发展,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紧凑布局、融湾发展,优化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空间结构。 人口规模方面,《规划》提出,合理控制人口规模。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约束、人口变化趋势、用地状况和城市发展因素,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在2200万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88.5%。同时,考虑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商务旅游人口等在内的城市实际管理服务需求,预计管理服务人口2500万—3000万人。 交通方面,到2035年,广州将更高水平实现“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即客运实现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货运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
广州再出台20条惠企利民措施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丽莹 通讯员 穗规资宣) 11月6日,广州发布《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机制惠企利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第五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已出台的四批97条惠企利民措施基础上,再次提出20条措施。措施包含支持制造业立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市民群众满意度三个方面。 增加全市工业用地规划总量 在产业用地审批方面,《通知》提出支持一类物流仓储用地(W1)兼容一类工业用地(M1),兼容后增加的一类物流仓储用地、一类工业用地建筑面积,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充分利用工业产业区块内闲置、低效的一类物流仓储用地,增加全市工业用地规划总量,提高工业项目承载力。同时增加“长期租赁”的供应方式,进一步推动工业用地供应由出让为主向多种供应方式转变。 《通知》明确,允许以先租后让、长期租赁方式供应的工业用地办理不动产权证。在土地租赁期间,承租人按照合同约定依法缴纳土地租金后,符合登记条件的可办理不动产权证,通过办理不动产权证,明晰租赁期间土地使用权权能和权属,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通知》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报建告知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产业类和公益类项目,可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在3个月内补齐相关材料,简化审批流程。 为支持村庄经济产业发展,《通知》明确支持乡村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可依据村庄规划办理规划许可手续。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符合条件的产业项目,可依据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的村庄规划办理规划许可手续,进一步减轻村社办事负担。 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兼容建设乡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经村内公示和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办理用地手续后,可在村庄规划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上建设乡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公用设施,有助于完善农村体育、停车、绿化设施配套,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减少村社的办事时间和经济成本。 在产业配套服务方面,《通知》整合多项用地预审前置审批流程。整合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前置审批流程,将申报材料从14项压减为9项,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为完善社区服务配套,《通知》鼓励设置独立用地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鼓励社区级党群、行政、养老、托育、福利、文化、体育等设施合建。支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功能调整,提高存量建筑的灵活性。 为激活开发建设动能,《通知》明确,可使用电子或纸质保函代替现金用作竞买土地保证金。同时扩展分用途核算出让金项目适用范围。支持土地使用权“带押变更、带押过户”,缓解企业融资困境。允许在自持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所在位置,提升项目竞争力和吸引力。 此外,《通知》明确,支持整幢查询在建工程抵押登记信息。企业无需提供在建楼盘项目所有单位的抵押登记号作为检索条件,仅需提供一个地块的宗地单元号或自然幢楼栋的单元号,即可查询整个地块、整栋自然幢所有不动产单元已办理抵押的情况,实现批量房屋单元一次查询,进一步提升查询事项办理时效,减少企业调查时间成本。 推进现房“购房即交房、交证”服务 《通知》提出,扩大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告知承诺制适用范围。以“信用办”破解“办证难”,针对在不动产继承登记中,申请人确实难以获取的被继承人父母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材料的,以告知承诺方式代替,切实解决登记难题。 《通知》明确,推进现房“购房即交房、交证”服务。通过税务和登记业务联动,以“网办”为抓手,提供便捷、高效的增量房转移登记网办服务,压缩整体办理时限,实现交房现场(前)核发不动产权证书(电子证照)。 目前,广州已实现22城异地办理不动产登记。企业群众通过登记大厅设置的跨城通办窗口,可直接申请办理位于合作城市的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抵押、变更、转移等高频登记业务,实现跨域办理“零跑动”。 《通知》还提出,搭建不动产登记专家座席团队。对普通热线渠道接收的不动产登记相关专业问题,登记专家座席即时提供专业化线上咨询,更好满足企业个性化、即时化线上咨询需求。
-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下周开幕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子垤) 昨日下午,记者从广东省新闻办举行的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东省政府联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定于2024年11月16日~18日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办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 主论坛设置在广州南沙 本届论坛以“开放科学 勇立潮头”为主题,设置开幕式、主论坛、14场分论坛和5场特色活动。其中,开幕式和主论坛将于11月17日上午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召开。 开幕式将邀请国家部委、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领导和国际组织、科研机构负责人出席。主论坛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国际学术机构负责人、国内外知名院士、龙头企业代表等进行主旨演讲。14场分论坛将围绕科学界和产业界的前沿性、热点性话题进行讨论,为大湾区更好地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言献策。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也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论坛特设澳门论坛等活动,通过集中展现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合作中取得的积极成效,突出彰显科技创新力量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粤港澳三地政府将以联合举办本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已确认出席的重要科学家超百人,其中两院院士90多人,海外学术机构院士30多人。 将开展一系列前瞻性探索 论坛将围绕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空天海洋、绿色低碳等前沿话题展开探讨。 论坛邀请了港澳及欧美、亚太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会,通过科技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科学计划与国际合作分论坛”聚焦全球关键科学问题,打造全球优势科技资源高端平台、构建全球创新治理体系,以大科学计划为牵引开展国际合作。“国际组织与湾区对话分论坛”,积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知名湾区的科技交流对话机制,探索国际科技合作赋能人类发展新途径。同时,还将举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分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开展“科学有Young”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群体关注科学、探索科学的动力,为科技创新培养后备人才。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开展院省全面战略合作十五周年,论坛期间将正式启动“中国科学院 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大力推动中国科学院最新优质科技成果在大湾区转化。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广州市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重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这四链融合发展为重点来全力推动工作。近年来,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从2018年的第25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8位。广州在10个科技创新关键指标上都创了历史新高,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十年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