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8: 特别报道
  • 汉服之美带动汉服经济“火出羊城”

    □A08~A09统筹 信息时报 卢杰 A08~A09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卢杰 黄骆 近年来,每逢佳节,广州街头出现越来越多汉服妆造的人,成为广州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汉服融合了传统文化,而且它这么美,自然要多穿。”在汉服爱好者心目中,汉服不仅是一件漂亮的衣服,更代表了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近日,记者采访了汉服商家、创意设计师和资深汉服迷等,带你一窥这场时尚盛宴背后的故事,感受汉服在广州的无限魅力。 商家 汉服经济火爆 租赁化妆摄影服务“一条龙” 在永庆坊、广州市文化馆新馆等知名景点附近,汉服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租赁以及售卖汉服,商家还提供妆造、摄影等一条龙服务。 “我们店租赁汉服最便宜只要28元,如果需要提供化妆和造型服务,最低只要118元,摄影服务则需视情况再加一两百元不等。”在永庆坊附近经营汉服店的“00后”晓晓表示,近几年来,随着汉服越来越火,相关的商家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服务价格也随之走低。记者看到,店铺里挂了上百件汉服,从华丽的唐制、温婉的宋制再到大气的明制,让人眼花缭乱。“现在汉服的款式多,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我们店面虽然小,但汉服总价却值20几万元。” 广州市文化馆对面的德臻科创园一楼被称为“大塘汉服街”,因为这里大多数是与汉服相关的店铺。招商经理钟慧明表示,汉服街的形成既有自发的因素,也有管理方主动促成的因素。“刚开始时其实只有一两家汉服商家,后来随着广州市文化馆新馆落成,与汉服相关的消费越来越多,公司也认为这是一个颇具前景的新兴市场,于是通过腾笼换鸟和提供优惠政策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汉服商家来这里经营。”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一站式享受租赁、购买、化妆、拍照等服务。 汉服不仅深受汉服爱好者喜爱,近年来也同样备受孩子和家长的青睐,童装汉服市场日渐火爆。中秋节前夕,记者走访了位于中山八路的儿童服装批发市场,有商家表示,为了应对学校节日和主题活动,不少款式的汉服出现码数断货的情况。但也有老板表示,学生购买的服装码数往往集中在某几个特定尺寸,导致过大或过小的码数难以售出。一位老板表示:“我们每次进货都要考虑如何平衡码数的需求,但总是难以避免库存积压,导致不得不提高零售价格。” 设计师 融合流行元素 用汉服向世界展示东方美学 得益于广州浓厚的商业氛围、庞大的服饰设计和生产资源,许多汉服设计品牌从广州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广州的汉服设计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很强的,如明华堂、汉尚华莲、襦一坊、织造司、乔织等都是全国知名的汉服品牌。现在,汉服市场还没饱和,消费者有许多需求未得到解决,未来汉服销售会更加火热。”“汉服广东”、广州汉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资深汉服文化策划谢嘉妍介绍道。 陈一然是襦一坊非遗汉服工作室的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她设计的汉服获奖无数。“我们设计的汉服大概分两种大类,一种是复原汉服,一种是现代汉服。复原汉服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基于对应时期的服饰文物、陶俑、壁画、传世古画等史实资料展开设计。时尚汉服则是基于当下流行风格、流行色彩,结合正确汉服形制展开设计。” 作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学院讲师,陈一然表示,汉服设计不能墨守成规,她会从艺术家作品、经典时装风格、流行趋势、流行色彩等方面汲取灵感。在尊重历史、保证形制正确、审美一致的情况下,汉服设计师可以大胆创新。“就像我们设计的汉洋结合的‘法式庄园’系列,未来主义的‘赛博朋克’系列等。无论传统还是创新,最重要的是,我想向全世界展示真正的华夏衣冠,真正的东方美学。” 老师 鼓励孩子穿汉服 从小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我在别的城市旅游时,穿汉服走在景区里还是会被游客当作是演职人员。但在广州,我比较敢穿汉服上街,因为大家都见怪不怪了。”汉服爱好者沛纭表示,她与汉服结缘,是因为几年前朋友送了她一套汉元素的齐胸裙。身为一名英语老师,沛纭有时还会穿汉服上课,她说:“我穿汉服教英语,是希望学生将来可以通过英语和汉服这两种‘语言’,让世界看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灿烂。”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节日的文化氛围,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一院的老师李婉琪,提倡自己所在班级的孩子在传统节日穿汉服返校。“让孩子们穿汉服返校,不仅可以带他们学习欣赏汉服的外在美,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服装文化。”据悉,幼儿园还计划设定汉服相关课程,“我希望通过汉服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汉服的历史文化,汉服人物背后的故事,汉服配饰的故事等,这是中华文化中很大的一枚瑰宝。”李婉琪说。 对于学校鼓励孩子们穿汉服,不少家长纷纷表示支持。有家长认为,幼儿园是孩子接触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孩子传统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让孩子穿汉服,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汉服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传承。他们可以学习到传统的礼仪、风俗和习惯,从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家长王先生说。 活动策划人 节日+慈善 让广州汉服火出羊城 “每年春节、花朝节、端午节、七夕、中秋、冬至等传统节日,我们‘汉服广东’都会策划相关的汉服活动,近年来的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谢嘉妍表示,2021年,她策划的“#汉服节中国广州”吸引4万人次参与,在网络获得1.2亿话题流量。在谢嘉妍看来,在推广汉服文化的路上,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响。“去年,我们在海珠区做了一场慈善活动,联系汉服商家向困境家庭的儿童捐赠汉服,并提供免费摄影。春节时,我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穿着汉服逛花市,非常开心,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这里是汉服迷的 热门打卡点 1.余荫山房 2.广州市文化馆新馆 3.宝墨园 4.海珠湿地公园 5.海珠湖公园 6.陈家祠 7.粤剧博物馆 8.永庆坊 9.荔湾湖公园 10.越秀公园 11.十香园 12.东湖公园 13.兰圃公园 14.麓湖公园 15.琶洲水博园 16.华南国家植物园 17.南沙天后宫 18.药洲遗址 19.白云山茶趣园 20.农讲所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广州新闻
  • A4: 好人365
  • A5: 广州新闻
  • A6: 小e来了
  • A7: 区区无小事
  • A8: 特别报道
  • A10: IT
  • A11: 时尚
  • A12: 金汇理财
  • A13: 广告
  • A14: 财金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