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昨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广东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报告建议,鼓励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和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并开展技能培训,建立稳定、有梯度的服务人员队伍。 今年3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就广东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1809万人、占比14.24%,65岁以上人口1266万人、占比9.96%,属于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突破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报告指出,要紧紧抓住广东省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前的重要窗口期,围绕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把握老年人需求变化趋势,全面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加快形成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报告建议,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省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坚持因势利导,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和引导相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内部食堂、社区食堂、餐饮企业、养老机构等提供老年助餐服务。推动有条件的“长者饭堂”供应一日三餐。 要坚持突出重点,推动医养结合服务紧密发展。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站、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一体或者毗邻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功能结合、服务衔接。支持医疗机构通过派员巡诊或互联网医疗等方式提供服务。加强与国家医保局的沟通,争取逐步扩大广东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加强对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障。 要坚持需求导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家政服务人员、健康低龄老年人等和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事养老服务并开展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建立稳定、有梯度的服务人员队伍。鼓励院校与养老机构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互设实习实训、培养培训等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 “数”说报告 全省养老机构床位共21.12万张 ●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约2.15万个,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膳食供应、护理保健等服务。 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310个,承担全日托养、协调指导等综合服务职能。 广州市已实现一街道(乡镇)一颐康中心、一社区(村)一颐康服务站。 ●推动养老机构提供多层次服务 全省养老机构共1651家、有床位21.12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共983家、有床位9.27万张,重点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民办养老机构共668家、有床位11.85万张,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 全省乡镇敬老院共742家、有床位4.27万张,入住老年人1.88万人。 经香港方面认证的“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养老机构共有11家,全省养老机构入住的港澳籍老年人约700人。 ●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建设“长者饭堂”3652家,服务老年人超过2000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已累计为超过8.8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近五年实施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的老旧小区达1387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5万台。 推动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全省共有医养结合机构540家,较2023年增长28%。
-
超1/3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将投向基础研究领域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昨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专题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这也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唯一开展的一次专题询问。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报告指出,广东省推动科技与产业互促双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取得积极成效。 重点产业技术自主可控实现重要进展。深入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扎实推进广东强芯、核心软件攻关、“璀璨行动”等重大科技工程,在新一代通信、终端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高端芯片、高端医疗装备、高端打印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初步形成以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为引领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力争实现更多“根技术”突破。 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全省约90%的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研发经费、发明专利申请均来自于企业。50%的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由企业牵头承担,90%的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有企业参与。积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赋能,近五年累计超过4.2万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7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上云用云。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提质壮大电子信息、汽车、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把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五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超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7.6万家,均居全国首位。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新型储能等新领域谋划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取得良好开局。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快速形成。2019年以来,全省A股新上市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80%。 下一步,广东将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扎实把科技创新进一步落到企业上、落到产业上、落到发展上,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提问,广东在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尽快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方面有何举措?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表示,广东要争取把涉及国家事权的一些事项,比如人才出入境签证、停居留等事项在广东先行先试。同时,推动省直部门之间、省市之间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在科技创新改革举措上方向一致、行动一致,形成更大改革合力。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比如进一步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 广东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确保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王月琴说,广东将从三个方面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包括坚持问题导向部署实施攻关项目、创新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组织模式、强化基础前沿布局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 其中,在基础前沿布局方面,将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加快建设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实验室体系和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领军企业,打造更多体现国家使命和广东担当,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科技力量。统筹部署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把超过1/3的省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领域,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前瞻布局一批重大重点项目,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提供更多动力源泉。
-
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羽毛球邀请赛落幕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邹甜) 近日,由国家羽毛球学院主办,广东省学校羽毛球协会、广东省羽毛球协会协办的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羽毛球邀请赛在国家羽毛球学院羽毛球馆落幕。经过角逐,广东实验中学获得初中组女子团体赛冠军,深圳大学附属中学获得初中组男子团体赛冠军,深圳中学获得高中组女子团体赛冠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得高中组男子团体赛冠军,深圳大学获得大学组混合团体赛冠军。 据介绍,本次赛事在广东省体育局的支持下,为粤港澳三地青少年学生搭建了体育交流与文化沟通的桥梁,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本次赛事是粤港澳三地喜迎全运的重要载体,有效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为迎接第十五届全运会营造了良好的赛事氛围。 广州体育学院校友、奥运冠军傅海峰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选手颁奖。谈及明年举办的全运会,傅海峰表示,“从2001年开始,我参加过五届全运会,最大遗憾就是没能为广东拿到一块全运会金牌。我相信,明年广东的男团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