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 广州新闻
  • 春节申遗成功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穗文广旅宣) 北京时间12月4日晚,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并正式通过决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广州市的春节(行花街)项目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项目的成功申报做出贡献。 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 春节俗称“过年”,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对老广来说,春节期间最隆重的事情莫过于一家老小逛花市。每年从农历腊月廿八到除夕夜,广州人必到花市“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这是广州童谣《行花街》里描述的场景。2021年,春节(行花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市已成为文旅新场景 行花街与广府文化以及广州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它融合了广州人“讲意头”的传统,形成独特的花卉语言。金桔是花市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因为粤语中“桔”和“吉”同音,买一盆放在家里象征大吉大利;桃花,象征大展宏图(桃),青年人则希望能行桃花运,遇上合意的伴侣。另外,花卉的价格也很讲究,“3”“8”“9”与“生”“发”“久”谐音,寓意生生猛猛、发财大利、长长久久,花木成交价一般会带这些数字。 近年来,广州不断创新花市内容,提升花市品质。如今,花市不再局限于花卉销售,已经成为集逛、演、食、游、娱于一体的文旅新场景。当下,广州行花街影响力已跃出广州,遍及珠三角、周边省市乃至海外华侨聚居地,成为全世界各地朋友体验中国年味的重要场景。 广州与春节相关的非遗 除了行花街,广州还有不少与春节相关的非遗,它们与行花街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广府年味。 ●生菜会 生菜会是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广州及其近郊。广州话“生菜”与“生财”谐音,故有“迎春日,啖生菜”的习俗。早期生菜会多与观音诞联系在一起,后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各乡镇举办生菜会的日期、地点、仪式及活动内容都有变化与侧重,基本活动内容包括求“观音开库”、醒狮祭拜、抢炮头、摸螺摸蚬、醒狮表演等。民众还会通过购置生菜、吃生菜包、食生菜席等方式进行祈福,会期还有多种曲艺表演和商贸买卖活动。生菜会于2007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东醒狮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可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表现温顺而和善,武狮表现勇猛而刚烈,少狮即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醒狮技巧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广东醒狮于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府龙舞 广府龙舞,又称广府大金龙,属中国龙舞中的南龙,是流传于广府地区并与传统节庆紧密相连的传统舞蹈,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舞布龙形式之一。与北方舞龙求雨不同,广府舞龙则是祈求平安好运,人寿年丰。广府大金龙既长且重,因此要求舞者必须身强力壮,除了技艺还要配合默契。动作除了常用的游龙、盘圈、穿腾、走“8”字之外,还有难度较高的“翻云覆雨”“大海扬波”,最独特的是“龙飞九霄”和“横扫千军”。广府龙舞于2022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式凉果制作技艺 广式凉果是以各种鲜果为主要原料的甘草凉制品。广式凉果经过浸泡、蒸煮、发酵和晾晒就可制成,分为干制与湿制两种方式。制成后的凉果一般保持原果整体,表面较干或呈盐霜状。其味甘美,或酸甜,或略咸,原果风味犹存。春节期间,广州人待客时必会拿出糖莲子、糖冬瓜、糖甘笋、糖金桔等凉果。广式凉果制作技艺于2019年9月被列入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式盆菜制作技艺 广式盆菜制作技艺是将各式食材以煮、炸、煎、焖、烧、蒸等粤菜烹饪技法进行烹饪,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层叠放于大盆中的一种传统美食制备技艺。盆菜有团团圆圆、盆满钵满的寓意,在春节等节日庆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联络亲友情感和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广式盆菜制作技艺于2022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建设新型阅读空间 打造书业文化场景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吴美芬) 12月4日,2024“守正创新 传扬书香”书店主理人沙龙在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举行。本次活动以“多元融合与创新驱动”为主题,多地书业代表共同探讨大型书城、实体书店、新型阅读空间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文化价值、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并就书业文化场景打造、阅读空间社群运营、全民阅读推广实践、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为建设书香羊城、文化强国贡献出版力量。 大型书城是城市阅读客厅 大型书城作为城市文化、书业文化的地标,在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广州购书中心自1994年开业以来,不仅开创了中国大型购书中心建设与管理的全新模式,更在30年间不断拓展其影响力,辐射至广州多个行政区及天津、佛山等地,提供超过30万种图书、近2.5万种文创产品,并引进联营和商户品牌超过100个,每年举办文化活动超500场,日均接待读者上万人次。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李鹏表示:“实体书店在转型和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其功能不再局限于图书零售,而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在文化供给内容的丰富度和方式的多样性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实体书店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广州市书报刊发行业协会会长陈永源表示,未来要实现多元融合、创新发展、重视人才。 实体书店是区域文化地标 近年来,广州积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通过实体书店的创新升级,实现优质阅读资源直达基层,全面提升公共阅读服务水平。如北京路新华书店,历经改造升级后,成为具有广府新韵、岭南特色的复合型书店,与周边书店共同形成“书店群落”,推进实体书业与文旅融合发展。 实体书店在创新升级过程中,跳出卖书的半径,向文化服务商转型。扶光书店中环店以“家”为理念,打造多元文化空间;方所书店以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意义为切入点,打造创造性的阅读实验空间;钟书阁永庆坊店积极融入广州老城区的文化场景,传播岭南文化,成为滋养广州人文精神的阅读空间;学而优书店在30年的岁月里,巧妙地融合了中山大学的学术氛围和老广州的人文生活气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宁静风格。 广州实体书店创新经营的背后,离不开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据统计,自2019年以来,广州市新闻出版局持续开展实体书店扶持工作,共划拨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扶持实体书店266家(次)。 分布在广州城市“毛细血管”中的社区书吧、公园书吧、特色书吧、城市书房、书院等新型阅读空间,如“花城书房”、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等,进一步平衡阅读资源的区域调配,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文化需求。唐宁书店创始人鲁宁馨表示,书店定位社区需求,充当了“社区文化内容运营”的角色,以在地文化为根、以社区生长为干,重视打造社区阅读场景。 无论是位于商业街区、商业综合体的书店,还是位于社区的书店,打造深度的阅读场景是他们一致的选择。广州米谷书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瑞立表示,米谷书店融入米谷商务、米谷生活、米谷文创等板块,将文化、商业与旅游融合,转型成为一个知识分享与艺术疗愈的生活方式提案第三空间。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要闻
  • A4: 广州新闻
  • A5: 特别报道
  • A6: 广州新闻
  • A7: 广州新闻
  • A8: 经济能见度
  • A10: 广州新闻
  • A11: 家电/通信
  • A12: 家居
  • A13: 财经
  • A14: 地产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B1: 新东莞
  • B2: 专题
  • B3: 专题
  • B4: 时政
  • B5: 综合
  • B6: 金融
  • B7: 金融
  • B8: 金融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