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沉浸式观剧让你“秒入戏”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叶佳茵)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演艺行业专业委员会正式授予广州塔剧场演艺新空间“海珠区第一批演艺新空间”称号。在此期间,广州塔剧场开启驻演两部极具特色的剧目——全景沉浸互动剧场《大真探赵赶鹅2》和环境式驻演音乐剧《翻国王棋》,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据了解,两剧开演以来,预订火热,吸引不少市民前往观看。 广州塔剧场将打造更多精品演艺项目 作为广州城市新地标,广州塔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艺术体验空间。此次获授牌的广州塔剧场演艺新空间,依托广州塔独特的建筑魅力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文旅+演艺”融合发展新模式,成功打造了多个兼具艺术性、观赏性和市场影响力的演艺项目,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演艺行业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塔剧场演艺新空间在推动海珠区演艺产业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授牌,旨在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演艺新空间建设,共同打造海珠区文化产业新生态。 未来,广州塔剧场演艺新空间将继续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演艺资源,打造更多精品演艺项目,为海珠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观众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角色” 据悉,广州塔剧场于3月14日开启驻演两部极具特色的剧目——全景沉浸互动剧场《大真探赵赶鹅2》和环境式驻演音乐剧《翻国王棋》,首演以来获得不少市民的关注。 《大真探赵赶鹅2》改编自天才捕手的真实故事,作为华南首演剧目,收获超高口碑与人气。该剧以21世纪初北京郊外汽车坟场的离奇案件为背景,“资深警察”赵赶鹅和“职场萌新”苏文静在调查中发现诡异线索。观众进入剧场后,被分配至“警察局”“网吧”“案发现场”等五大主题区域,每个区域的观众需根据身份完成互动任务,譬如协助办案、操控千禧风游戏界面,甚至置身烧焦的汽车后座直面案件细节。全景沉浸互动剧场模式,演员零距离替身演绎、一人多角即兴互动,带来多重场景空间与观剧体验。剧中采用多屏幕联动与实时影像技术,如电脑显示器、汽车车身屏幕等,增强破案过程的真实感。观众不仅与演员零距离互动,还能通过专属“身份证”融入剧情,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角色”。 “一进场就领到专属‘身份证’,感觉自己瞬间成了小镇居民。”观众小林在观演后兴奋地描述自己的“探案初体验”。“这个剧互动性很强,演员演技扎实,让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一秒入戏。剧情合理,背景音乐品质也很高,小剧场体验式演出让人印象深刻。”市民陈女士观演后向记者表示。 环境式驻演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剧界限 环境式驻演音乐剧《翻国王棋》同样亮点十足。这是国内首个版权输出海外的项目,大麦评分高达9.3分,微博阅读量达1.2亿。该剧以北欧神话为背景,讲述19世纪初期瑞典—挪威联合王国特别行动队前往贝尔岛执行接收任务的故事。中尉奥尔森在岛上的经历意外勾起尘封记忆。环境式驻演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剧界限,为观众呈现独特的冒险故事。 首演当天,广州塔塔身灯光秀滚动播放剧目宣传语,猎德大桥巨幅海报与珠江夜游船只形成“水陆空联动”,吸引大量市民打卡。该剧打破传统镜框式舞台限制,将观众“包裹”于贝尔岛的迷雾与神秘氛围中。新生代演员的扎实演技与现场音乐的结合,更令观众直呼“仿佛置身史诗现场”。 演出结束后,广州塔剧场外持续上演“沉浸式续集”:观众久久徘徊于剧场外,与演员互动、合影、探讨剧情细节。据悉,《翻国王棋》首演场次在开售两分钟后即售罄,该剧将在广州塔剧场驻演两年。 “《翻国王棋》用音乐与神话包裹观众,带来另一种沉浸式震撼。观众席被改造成环绕式贝尔岛场景,雾气从脚底升腾,冷冽的灯光映照着巨石与符文投影,开场即引发一片惊叹。演员从身后通道出场时,我差点以为神话里的维京战士真的走出来了。”观众李先生说。 《翻国王棋》导演佟欣雨向记者表示,此次广州驻演版本特别注重“在地化”创新,“我们主动吸纳了占团队总人数三分之一的本地青年演员,他们不仅为角色注入细腻表达,更让这部北欧史诗与广州的城市气质产生奇妙共鸣。”剧中,新生代广州演员以扎实的唱功与极具张力的表演,赢得观众多次的掌声。 佟欣雨强调,选择广州塔作为驻演场地别具深意,“‘小蛮腰’既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也承载着广州开放包容、敢于突破的精神内核。剧目讲述新旧文明的碰撞,而广州塔正是这座城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平衡创新的象征。” 业内人士分析,《翻国王棋》的成功得益于“内容深度+城市共鸣”的双重加持。其探讨的文明传承主题,与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始终拥抱变革的姿态不谋而合,而沉浸式舞台打破观演界限的设计,更契合年轻群体对文化体验的多元需求。
-
广州首个非遗版权主题列车启动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郭展鹏 通讯员 荔宣) 昨日,荔湾区在地铁11号线石围塘站举行“荔湾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艺启荔湾,版权同行’开往春天的版权列车”启动仪式。作为广州市首个非遗版权主题列车,活动通过空间展示、数字传播等多维形式,展现了荔湾深厚的文化底蕴,凸显了版权保护对非遗传承的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采用版权主题列车作为文化传播载体,在地铁11号线定制专属主题车厢,深度融合岭南建筑色调与非遗技艺纹理,通过现代视觉语言诠释传统韵味,集中展示非遗项目的版权转化作品,生动呈现民间非遗版权保护成果。 八节车厢,分别承载着以陈少芳、张民辉、谭广辉、尹志强、翟惠玲、唐锦全、何丽芬、谭展鹏、周承杰、王新元、梁向昭、练晓红等非遗大师为代表的“三雕一彩一绣”、剪纸、泥塑、西村窑等非遗版权作品,以及立白科技集团、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采芝林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市金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版权IP呈现,还打造了“荔湾全民阅读”主题车厢。 市民走进车厢,像踏入一个移动的非遗版权博物馆,可以直观感受非遗之美。扫描车厢内的二维码,关注“荔湾民间文艺版权”微信公众号,可以了解荔湾版权工作成果,欣赏到荔湾版权文创产品的独特风采。 象牙雕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表示,将非遗作品呈现在地铁车厢的形式十分新颖,“乘客在车厢内看到非遗作品,产生兴趣后会去了解。这对传播非遗项目来说,是很好的方式。” 荔湾区入选中宣部2024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荔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是荔湾区入选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后的重要实践之一,通过整合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等多方资源,探索“非遗+版权+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作为荔湾区2025年“4·26”版权宣传周重要活动之一,此次“开往春天的版权列车”活动将持续至5月4日,通过地铁空间打造沉浸式非遗文化体验场景,展现荔湾非遗魅力与版权保护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