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记者 张漫 通讯员 李朝 金小洣) 昨日,迎来三伏天中的中伏,而中伏是三伏天里最热的时候。三伏长夏高温季节,再加上岭南地区湿热的气候特点,会较长时间处于蒸蒸热气环境。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医师黄琳表示,湿热交蒸,最易损伤人们的心肺之气,而出现精神疲乏、手足无力、胸部痞闷、出汗较多、食欲减退等,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可能会因天气炎热而出现心慌胸闷、头痛、失眠、烦闷、血压升高等表现。
72岁的刘阿婆,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最近两周感觉疲劳乏力、心悸胸闷,睡眠不好、出汗较多、食欲减退,畏寒,烦闷不安,血压升高;舌淡红苔薄白厚微腻,脉沉无力;中医辨证为暑湿伤气,心脾两虚,治以调养脾胃、养心安神。通过用中药治疗达到调脾胃、清暑湿、养心气、安心神的作用,疲劳乏力缓解,睡眠得到改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黄琳表示,近段时间有很多像刘阿婆这样的患者。
中医认为,身体虚弱之人,遇夏天气候炎热,暑湿太甚,损伤元气,所以感觉疲乏懒言,四肢无力;暑热伤气,脾胃损伤,可见食欲减退、出汗较多,皮肤怕风;再加思虑太过,恼怒等情绪影响脾胃之气,营养的物质不能滋养心神,而心神不得安宁,则见睡眠不宁;或下焦肝肾阴火上凌,扰乱心神,心阴耗伤,则有心烦、懊恼、眩晕不安,血压升高等。黄琳表示,中医治疗这种疾病,是以补气生脉,安养心神为法则。
三伏天气 做到这些可养生防病
1.要情绪乐观,心情愉快。我们平时要多接触一些喜闻乐见的事物,就会心里开朗清爽,忘掉身体的疾病。如听听轻音乐、看看音乐会,和家人朋友聊天或出去旅游等等;少思虑,克制怒气,这也是养心安神的方法,因心情开朗,就能使脾胃中的元气得到舒展。
2.要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三餐要吃富于滋养适合口味的食物,保持营养的均衡,口味清淡;不吃肥腻、辛辣重盐的食物。可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奶类、鱼类、蛋类、瘦肉、虾类、豆类等、各种含有钙、钾元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及含有降压降脂作用的蔬菜水果等等。
3.多一些户外运动,居住条件合适。在晴朗天气,可在户外活动,做一些适合自己身体的、强度合适的有氧运动,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极拳、健身操等等,每天40—60分钟;运动后不宜出大汗,并要及时补充水分,易平缓多次饮水,但不要喝过冷的水,因为突然的冷刺激会导致心血管的收缩,增加心脏负担。还要保持居住环境整洁卫生,通风凉爽,这样可以使人保持好的心情。
4.放松训练减轻压力。平时还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帮助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情绪。如深呼吸练习、肌肉放松练习、冥想、瑜伽等等,每天进行1~2次,每次5~10分钟,有助于身心放松、改善睡眠,是提高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
5.重视日常生活调理。长夏季节,注意不要在空调房长时间地停留,避免影响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加上室内外温差过大,容易引发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要少喝和不喝冰冻饮料,因冰冻饮料会刺激肠胃,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出现消化不良或肠胃不适的症状;如果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还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心 6.中药食疗。在夏天可以通过使用有治疗和食疗作用的中药与三餐饮食融合在一起,发挥健脾胃祛湿、益心气安神的作用。如:
(1)芡实扁豆粥
材料和制作方法:芡实20克、扁豆10克、薏米10克、大枣10克、大米适量;加水煮开小火慢熬成粥,早餐食用。有健脾祛湿的作用,适用于有疲劳乏力、食少、消化不良者。
(2)山药莲子粥
材料和制作方法:山药20克、莲子20克,山楂10克、大米适量,加水煮开小火慢熬成粥,早餐食用。具有健脾开胃、清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有疲劳、纳差、失眠、血脂高者。
(3)生脉茶饮
材料及制作方法: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上述药材用500ml水煮10分钟,代茶饮用。适用于有疲劳乏力、短气自汗、精神少者。
(4)冬瓜薏仁瘦肉汤
材料和制作方法:带皮冬瓜50克、薏米30克,瘦肉50克。用水500ml先将薏米煮熟,然后加入冬瓜、瘦肉,煮至肉熟瓜熟,加入调料即可,中餐或晚餐食用。有健脾祛湿消暑的作用。
(5)莲子银耳汤
材料和制作方法:莲子20克、百合10克、银耳30克,白糖适量;银耳水发洗净,与莲子放入锅内同煮成汤,煮熟时加少许白糖服用。有益气养阴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有口干,心烦、失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