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快看!‘生机97’提醒今天空气干燥,我们去浇水吧!”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下称“九十七中”)学生收到该校自主研发的“生机97绿色有我”小程序提示后,相约奔向植物园。这款集天气监测、土壤湿度分析、植物生长记录于一体的智能工具,出自“绿英计划”特色课程班学生之手。作为广州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九十七中通过构建“课程全体化+个性化”教育体系,走出一条科创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坚守初心为学生成长铺就基石
九十七中恪守“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办学理念,以“构建生态型学校、培养阳光青少年”为目标深耕育人沃土。作为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广州市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九十七中创新构建三维育人体系——课程建设方面,开发衔接课程、绿英学院课程等特色课程群;培养模式方面,建立“基础课程+跨学科项目+实践平台”进阶路径;评价体系方面,实施兼顾全体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多元评价机制。“我们既营造全员成才的生态,又为特殊才能学生搭建上升阶梯。通过变革应试教育模式,用多样化课程激发兴趣,用项目式学习培育思维习惯。”校长孔文韬说。
2023年,九十七中与腾讯微信共建全国首个“小程序教育创新示范基地”,2024年开设微信小程序班,将数学建模与腾讯混元大模型工具包深度融合。
为何选择小程序开发作为培养载体?孔文韬表示,“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惠性科创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项目实践中锤炼数字化思维。”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重点突破两大环节——教师端规范课程开发流程,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学生端建立分层培养机制,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编程课程,也有针对特长生的高阶人工智能应用工作坊。
特色班型强科名师助力成长
九十七中构建“双轨并行”培养架构,绿英创新班定位“985”“211”高校优质生源输送,绿英实验班聚焦“双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实施中采取“基础分层+个性走班”策略,高一阶段在数学、物理学科实行分层走班,每周固定时段开展强基培优;选科后根据组合重组行政班,持续优化分层教学。
师资建设方面,学校由正高级、省特级、市名校长名师团队领航。2015年成立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构建学业、生活、心理、生涯“四位一体”指导体系。名优教师主导开发数学建模入门、人工智能基础等12门特色课程,实施“1+N”导师制,为创新班学生配备学科导师和科创导师。
基础课程拟嵌入跨学科模块
此外,九十七中还构建“三位一体”科创培养体系。增加探究性实验比重,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与腾讯、北京师范大学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智慧校园系统开发、生态数据分析等项目式课程;建立“日常研发—科技节展示—赛事选拔”培育链条。
今后,九十七中将在基础课程中嵌入跨学科模块,文科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理科增设工程思维培养;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设创新方法论课程,与高校合作开发设计思维工作坊;实施“校内创新教练组+校外专家库”双轨导师制,目前已聘请12位高校教授、企业工程师担任客座导师。
“教育革新永远在路上。”孔文韬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教育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赛道。”专题|撰文 林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