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3: 食品
  • 食品烘焙行业或加速洗牌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冰倩) 近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新国标明确,脱氢乙酸钠(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不再用于面包、糕点、果蔬汁(浆)等7类食品,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也由1克/千克调整为0.3克/千克。随着新国标落地,脱氢乙酸钠是否真正从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7类食品中销声匿迹? 广州烘焙产品未发现“脱氢乙酸钠” 近日,记者前往广州市区多家超市、零食折扣店、烘焙面包店进行走访,查看了市面上近200款蛋糕、烘焙制品产品配方表,没有发现使用脱氢乙酸钠的踪迹,多数烘焙品牌产品转而使用丙酸钙、山梨酸、山梨酸钾或2种及以上的复配食品防腐剂。 在赵一鸣零食量贩店内,记者看到面包种类高达几十种,有盼盼、达利园、回头客、今沃、米老头等知名品牌的面包、吐司、华夫饼等多个品类。记者仔细查看,均未发现脱氢乙酸钠成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售产品已不含该成分。市民何烨(化名)表示,“我经常买面包当作早餐,通常会选择保质期短、配料少的,感觉更加安全一些。” 在华润万家超市的面包区域,不时有市民前来挑选。记者查看了多款产品的配料表,这些烘焙品的保质期长短不一,有90天的,还有保质期4个月、6个月、10个月甚至更长的。记者随机询问了10多位市民,其中不少人表示会关注配料表,选择健康食品。 番禺南村万博的某连锁烘焙面包店店员告诉记者,店内无馅面包保质期为3至15天,含馅产品仅3天,“现烤面包基本不添加防腐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部分产品配料中仍含有脱氢乙酸钠,这主要是因为新国标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内生产的产品仍可销售,直到其保质期结束。产品生产日期在2025年2月8日之后,其配料表中不应含有脱氢乙酸钠。 头部品牌提前完成配方调整 新规实施后,记者查询了一些面包、蛋糕企业的公开消息。桃李面包、达利园、盼盼等企业均已发布消息表示,将调整产品工艺与配方,后续生产产品不再添加脱氢乙酸钠。 记者在盐津铺子天猫食品旗舰店看到,其销售的手撕面包页面特别注明:“本产品11月1日后生产批次升级配方后,不添加脱氢乙酸钠。”客服也表示,店里的商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生产,所有添加剂均符合国家标准,出产均有质检报告。 良品铺子方面也表示,2024年12月25日,良品铺子已陆续全面完成相关产品的配方调整和生产切换工作,在国家标准要求的期限内提前完成调整。2025年2月初,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已对所有不符合法规的产品在2月8日前做了下架处理。良品铺子方面还透露,“今后将围绕天然健康食材、生产过程中减少添加剂两个研发方向,让零食配方更简洁。公司已提出明确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技术创新去除零食的一切非必要添加。” “广州酒家在新国标发布后,已迅速启动相关产品的配方调整工作,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在标准实施前已全面完成配方优化,产品不含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符合新国标的要求。”广州酒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2024年9月22日,豪士面包在微博发布消息称,即日起生产的豪士面包全面去除脱氢乙酸钠。2024年10月21日,桃李面包也在官方微博上公告称,自2024年10月21日(含)起,桃李新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将不再添加脱氢乙酸钠。 专家观点 合规添加剂 可放心食用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会随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调整品种或适用范围、使用量。在新旧产品交替期间,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和配料表,只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就可以放心选购。 那么,配料表中的山梨酸、丙酸钙等物质,对人体是否健康呢?记者查阅资料得知,山梨酸、丙酸钙也是食品添加剂,对酵母、霉菌等许多真菌都有抑制作用,作为防腐保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中。 业内观察 面包行业或迎洗牌 业内人士认为,脱氢乙酸钠的“大撤退”,无疑将对烘焙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加速行业洗牌。不少食品烘焙企业已经开始提前布局,有的寻找其他替代品,如山梨酸钾或天然防腐剂;有的则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如改进杀菌技术、包装技术或调整生产环境,以延长产品保质期。 零售专家黄碧云认为,面包行业也许会迎来新局面,一边是研究新保鲜技术的行业巨头,另一边是主打邻里生意的现烤面包店。 知多D: 脱氢乙酸钠是什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曾婷表示,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广谱性防腐剂,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避免食品发生霉变。

  • 白酒行业开启“控量保价”新周期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冰倩) 2025年开年,白酒行业掀起密集停货潮。记者梳理发现,近期,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等头部酒企相继暂停主力产品供货。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此举旨在通过控量重构供需平衡,为经销商释放库存压力,标志着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产品停止供货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酒企陆续传出停货动作。 1月初,“第八代五粮液在全国多个地方已暂停供货”等消息见诸报端;1月5日,贵州珍酒宣布自2025年1月10日起停止接收第三代珍十五(含无奖)产品销售订单;1月17日,洋河股份下发通知停止接受线上天之蓝与海之蓝的订单及货物供应。 2月17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汾酒青花20、老白汾酒10两款产品已在多地停止供货,未来将全部升级为五码合一的新版产品。 2月20日,贵州习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公告,根据窖藏系列产品销售规划,经公司研究决定,自2025年2月28日起,停止接受53度习酒·窖藏1988(2020)500毫升×6的产品订单。 2月21日,泸州老窖怀旧酒类营销有限公司发布通知,即日起暂停接收泸州老窖特曲60版系列产品订单与发货。 “控量保价”成为市场主流趋势 据记者了解,每年年初是酒企停货的高峰期,其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对产品进行提价,同时促进经销商提前打款拿货的意愿等,最终让企业实现一季度业绩的“开门红”。但是,随着白酒进入深度调整期,渠道库存过高以及产品价格节节走低等影响下,年初至今的白酒停货给市场传递出与过往不一样的信号,其中“控量保价”成为市场主流趋势。 在新一轮调整周期面前,众多白酒企业均选择了“稳”字诀,降速已经成为行业与企业的迫切需求。近期中国酒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酒业市场走向预测,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品牌,2025年开始选择更为谨慎的市场策略,这背后反映出酒企对市场规律的深刻理解。南京证券研报也认为,展望2025年,预计白酒龙头公司将更加务实,对于年度任务目标的制定将更加审慎,会合理降速,主动为渠道减压。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大规模控货将加速市场出清,通过重构供需平衡为经销商减压,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酒业协会也认为,通过控制市场投放量,白酒品牌有效缓解了供需矛盾,避免了价格的大幅波动。这种自我调整,实际上是在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A1: 头版
  • A2: 全国两会
  • A3: 全国两会
  • A4: 全国两会
  • A5: 全国两会
  • A6: 全国两会
  • A7: 全国两会
  • A8: 广州新闻
  • A9: 广州新闻
  • A10: 特别报道
  • A11: 区区无小事
  • A12: 旅游
  • A13: 食品
  • A14: 汽车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