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起,广州交警开展全市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整治行动
未悬挂本地号牌,车主被扣车处理

广州交警开展全市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信息时报记者 陈子垤 摄

信息时报讯(记者 陈子垤 通讯员 交宣)《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4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以来,广州交警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不断优化通行条件,加强宣传引导,严查交通违法等措施多管齐下,不断净化交通出行环境。

为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昨日起,广州交警开展全市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严查电动自行车涉牌、非法改装、骑乘人员不戴头盔、闯红灯、闯限行等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道路出行环境。

因没戴头盔搭载成人等,车主被罚150元

昨日上午,广州交警在天河立交桥底附近开展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整治行动。记者在现场看到,有多台电动自行车被拦下,有的是因为车主没有戴头盔,有的是因为号牌被遮挡,有的则是因为没有按规定悬挂号牌。现场,一名车主因没戴头盔、搭载成人、不按规定悬挂号牌,被罚150元。还有一名车主因电动自行车没有上牌被扣车。该名车主表示,他购车已3个月,因忙着找工作,还没来得及上牌。此外,还有一辆悬挂外地牌照的电动自行车被拦下,因未悬挂本地号牌而被扣车处理。

记者留意到,现场一辆拖车上有一辆666666号牌的电动自行车,经现场交警扫码核实,该号牌为假号牌。

新规落地后涉电动车事故亡人数下降近三成

据了解,《规定》实施后,全市通过构建“精细管理、宣教先行、科技助力、严查严管”的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定点整治+溯源追究”的执法模式严查重点违法行为等,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

据统计,自《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全市查处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同比上升超过130%。在广大交通参与者和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近30%。截至目前,广州市电动自行车上牌量达580多万辆。

记者了解到,从昨日起,广州交警通过开展全市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整治行动,严查严管电动自行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对冲卡等严重违法行为采取事后追溯处罚手段,全面强化执法管控。

广州设置15条道路试点“机非混行车道”

为保障电动自行车“有路走”,广州交警坚持“精细管理”,通过不断开辟道路资源优化新路径。去年以来,广州交警通过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新港路、中山大道西等路段开展“机非混行车道”试点工作,在没有增加道路资源的情况下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截至目前,广州共设置15条“机非混行车道”,交警部门将收集试行阶段的实际效果,综合评估不断优化提升。

同时,通过推进实施多个点位“微改造”。如对金沙洲大桥东行上桥合流处拓宽非机动车驻足空间、实施机非交替放行,对西堤二马路人民桥段、广园东路、禺东西路优化慢行交通组织等,保障电动自行车“有路走”。

交警部门温馨提示

根据《规定》相关内容,电动自行车有3次以上违法记录,经通知后拒不接受处理的,交警部门可以扣留车辆。交警提醒市民群众:驾驶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理。电动自行车所有人联系方式、身份证明名称或者号码变更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