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报老年大学形体舞班旗袍班老师罗卫群:
学员的拥抱,就是她的“充电宝”

罗卫群

罗卫群和学员一起排舞。

在广报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常常会看到形体舞老师罗卫群忙碌的身影——身兼9门课程的她,刚结束形体舞教学又匆匆赶往旗袍班;课堂上用自拍杆记录学员的情况,课后反复琢磨不断改进。下班后、节假日是她编创舞蹈的最佳时间,校园里、家门口是她设计课程的最佳位置。

本版文、图/采薇 实习生 梁语暄 林雪婷

人物简介

罗卫群,广报老年大学教导主任。舞蹈旗袍形体导师,擅长古典舞、旗袍舞韵,曾获“二十八届世界太太大赛中国区十佳选手”称号。2012年~2020年连续9年获得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优秀志愿者”“优秀义工领袖”“先锋模范”等称号。

课间编舞,课后“找茬”

“这个学期开了9个班,每周排得满满当当,每天两个班左右。”外人看似繁重的教学任务,罗卫群却乐在其中。“因为我是真的热爱跳舞,也很喜欢和学员在一起,所以我不觉得累。”课后回到办公室,罗卫群依旧活力满满,继续完成教学工作,空暇时间则用于编舞和排舞。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个班的教学进度,哪个动作学员普遍掌握得较慢,哪个班适合尝试新的编舞风格……

课堂上,罗卫群不仅是传授者,更是创作者,许多舞蹈作品都由她自编自教。她的编舞灵感源于对音乐的触动,“一首我特别喜欢的音乐,会让我有编舞的冲动。我会先在某个班尝试教学一小段,如果学员反响热烈,我会继续完善。”有一次,她听到一首曲调悠扬的江南小调,脑海里立刻出现水乡丽人身穿旗袍撑着油纸伞的画面。课间休息,她在走廊里比画着舞蹈动作,学员围在一旁跟着模仿。这个即兴编创的片段,后来成为旗袍班学员的拿手好戏。编排的舞蹈深受学员喜爱,让罗卫群的教学充满动力。

不仅在课堂上倾囊相授,罗卫群还把这份热情延伸到课后。她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次上课都用自拍杆为学员拍下课堂视频和照片,晚上回家后利用空余时间回看课堂录像。“这样我就能看清哪些动作大家做得不到位,哪些地方我教得还不够好,下一堂课就能及时纠正。”罗卫群说。有一次她发现几名学员转身时脚步不稳,于是连夜修改动作,把复杂的旋转改成更易掌握的侧步。这一改,学员果然跳得更流畅了。

正是这份对教学“痴迷”的投入,让罗卫群的课程质量不断提升,赢得学员的广泛认可。

学员“反哺”,双向奔赴

记者了解到,这9门课程并不只是“跳舞”那么简单,它们是罗卫群深耕女性文化教学多年的成果。罗卫群负责的课程涵盖古典舞、形体舞、旗袍走秀以及女性身材塑形和体态调整,“比如形体课,它不是舞蹈,重点在于帮助女性塑形,让气质变得更好。”罗卫群解释,不少学员刚来时含胸驼背,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不仅身姿挺拔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了。

罗卫群对教学的热情源自年轻时的梦想,也源自导师的深刻影响。“导师常说,跳舞不仅仅是动胳膊动腿,还要让每个年龄段的女性展示自己的美。”罗卫群说,这句话她一直记在心里,也把这种理念融入教学。

学员的反馈和热情,也给罗卫群更多动力。每每谈起学员,她的眼睛都会亮起来。“广报老年大学的学员特别爱学习!上课时他们专注的眼神,那种渴望变好、渴望吸收知识的样子,都在推动我不断前进。”罗卫群说,有一名70多岁的学员,为了赶上课程进度,在家跟着教学视频反复练习,膝盖练肿了也不吭声,直到大家发现她走路姿势不对时才知道。

“学员下课后经常会过来拥抱我,跟我说‘老师我很感谢你,很喜欢你’。”学员真挚的情感,成为罗卫群坚持教学的重要动力。有一次她感冒了,声音沙哑,上课时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包润喉糖,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全部消散。

一个人,9门课,从形体舞班到旗袍班,从教学到编创,罗卫群的讲台不大,却承载着点亮他人梦想的热忱。在广报老年大学,她用热爱与汗水,舞出自己,也照亮他人。学员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真诚的拥抱,都是她疲惫时最管用的“充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