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羽毛球@广州市执信中学
名师掌舵全国征战,校队走出奥运健将
作为体坛优势项目,国羽人才济济、星光熠熠。广州素有“羽城”美誉,不仅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羽毛球爱好者,还曾举办过羽毛球世锦赛、汤姆斯杯尤伯杯世界羽毛球男女团体锦标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吴迪西、林燕芬、劳玉晶、谢杏芳、张洁雯、王睁茗、梁伟铿等名将从广州“出道”,走向国际赛场。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2000年出生的“广州仔”梁伟铿搭档王昶夺得奥运会男双亚军。决赛当晚,广州市执信中学(下称“执信”)羽毛球队在天河体育中心广州羽毛球管理中心观赛,教练刘露芳热泪盈眶——她是梁伟铿走向国际赛场的“领路人”。刘露芳曾是国家羽毛球队队员,九运会举行的时候被交流到广东,从此扎根南粤。如今,她带领执信羽毛球队南征北战,培养出更多“小冠军”。
前国手接棒管理校园球队
广州市执信中学是广东省、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羽毛球)学校,执信羽毛球队于2008年建队,由李兆南负责,2009年开始招收羽毛球特长生。2001年,刘露芳来到广东,在九运会中代表广东出战。退役后,她进入暨南大学深造,2009年进入亚组委工作。2010年广州亚运会结束后,执信向她抛来“橄榄枝”。
“退役时就想过,如果不做教练的话,当体育老师也不错,当时正好有这样一个进入校园工作的机会。”刘露芳说。据了解,李兆南退休前希望将执信羽毛球队交给有经验的接任者,刘露芳最终接过“教鞭”,成为球队的主教练。
作为退役运动员,进入校园后的刘露芳经历了一段磨合期。“学生水平一般,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刚开始连专业术语都听不懂。我只能慢慢调整,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指导,让他们慢慢提高水平。”队员的培训周期一度让刘露芳感到困扰,“队员三年一个周期,每年送走一批再招一批,双打、混双这些项目都需要时间磨合。我们只能坚持以老带新,通过‘传帮带’尽可能保持队伍的稳定。”在刘露芳的悉心培养下,执信羽毛球队进入“收获期”,不仅培养出梁伟铿、李怡婧等国手,也让更多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特长进入国内外顶尖大学。
执信羽毛球队教练团队也在不断壮大。除了刘露芳,团队中还有国家一级运动员江子山、陈祉睿,体能教练刘嗣懿。
独具慧眼相中羽球好苗子
“第一次见梁伟铿是他五年级的时候,当时他在给队友发球,技术非常老练。我马上和卢日初教练说,这个学生我们执信要了。”正是刘露芳的独具慧眼,发现了梁伟铿这匹“千里马”。2013年,梁伟铿进入执信羽毛球队。在校期间,梁伟铿多次代表学校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包括2014年全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初中组男子双打亚军。2015年9月,梁伟铿入选广州市羽毛球专业队;2017年11月入选中国羽毛球国家二队。
在今年的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上,刘露芳带领U15中国羽毛球队出战。在6个项目中,中国羽球小将获得5金1银,位居羽毛球项目金牌榜第一。来自执信羽毛球队的梁皓龙和庄穗涛斩获佳绩,前者获得男双、混双冠军,后者获得男单、男双冠军。
而在广东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中,执信作为羽毛球项目的组队单位代表广州队参赛,刘露芳担任领队,10名参赛队员中有5名来自执信。刘谨溱是执信羽毛球队中年龄最大的一员,今年高考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的他最后一次以高三学生身份出战广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在球队里我学会了团结,也交到了很多朋友。”刘谨溱说。
“今年的十五运会,我希望广东羽毛球队能取得好成绩。作为校园体育人,我会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省队和国家队培养更多好苗子。”刘露芳说。
马术@广州市星执学校
星执校园马术启智,以马育人五育并举
马术作为奥运会和全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在即将启幕的十五运会上,将设置三项赛、盛装舞步、场地障碍三大分项赛事。
以往,学生想体验骑马的乐趣,通常只能前往校外基地或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马术的普及。如今,广州已有学校专门开设马术校本课程。广州市星执学校(下称“星执”)以“五育并举 以马育人”为目标,通过特色化办学模式,将马术课引入校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校内学习马术。
将马术课程融入体育课体系
星执拥有专业的马房系统,从去年9月开始设置马术课程,由马术俱乐部专业教练负责授课。记者看到,面积86平方米的马厩采用恒温通风技术,自动化饮水装置一应俱全,8匹不同品种的骏马在此栖息。此外,该校还设有标准的马术训练沙地,室内外双场地设计可进行全天候教学。
经过一年的探索,星执已将马术课程融入体育课体系,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推出个性化教学方案。“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排课,确保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有机会接触马术。我们还开设了课后兴趣班,那些胆子较大、渴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可以进行深入的学习,学到一定程度后还有机会考取马术等级证书。”该校马术课程负责人王湖平介绍。
学会与马沟通管理自我情绪
走进星执马场,记者看到,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骑乘训练。学生们身穿专业装备,手握缰绳,与马匹配合默契。“马术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从识马、养马开始,让学生了解马匹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然后再学习上马技巧。我们巧妙地将体育课和劳动课结合起来,通过给马匹洗澡、冲洗马房、清理马粪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让孩子和马匹建立感情。”王湖平说。
据了解,在骑乘课中,教练会先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掌握戴头盔、系安全背囊等安全要领。随后,教练会传授最基础的指令体系,包括语言命令和肢体动作的配合,让学生逐步掌握与马匹沟通的技巧。据悉,星执构建了一套科学的分层教学体系。启蒙级(1~3年级)学生侧重于马匹行为认知、基础马房管理和牵行训练;进阶级(4~6年级)学生聚焦慢步/快步骑乘和平衡训练;竞赛级(初中年级)学生则开展场地障碍、盛装舞步基础和赛事规则等方面的学习。
“以前看古装剧,以为抖抖缰绳马就会跑起来,上了马术课才知道,原来还要踢马腹。”四年级学生胡可迪兴奋地和记者分享自己学习马术的心得体会,同年级的赖承谦则笑着说:“我是觉得骑马挺好玩所以报名。平时很少有机会能接触这种动物,现在能和它一起奔跑,感觉特别兴奋。”不过,和马配合并非易事,“有时候马儿不乖,会闹点小脾气,这时候我会轻轻拍它进行安抚。”
看似简单的骑乘动作背后,不仅要掌握力量和技巧,更要做好情绪管理。“人与动物沟通和人与人沟通是不一样的。学生通过非语言指令与马匹沟通,这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这是其他运动难以替代的。”王湖平说,“马术融合了体育、生命教育、品格塑造等多个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耐心和同理心。此外,通过马术课程,还能让学生了解中西马术文化,提升跨文化素养,拓宽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