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半年进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14%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沙田宣 连日来,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以下简称“空港中心”)一派繁忙景象:大湾区制造的跨境电商货物在传送带上高效流转,海关关员手持智能终端快速核验商品信息,打板区的工人熟练地加固包装。货物在此完成海关监管、航空安检、打板等“一站式”手续后,经东莞港搭乘专用货船,12小时内即可直达香港国际机场停机坪,飞往全球。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达140.7亿元,同比增长214%。 业务规模快速扩张 物流通道活力迸发 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6月,空港中心进出口货值达140.7亿元,同比增长214%。截至7月9日,空港中心累计进出口货值已突破334亿元大关,总货运量达3.1万吨,相当于日均超4000万元的货物经此通道“飞”往全球。 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该物流通道自2023年运行以来,已吸引7家香港公仓企业进驻,126家空运货代获东莞交货资质,22家国际航空公司认可其“粤港联运、一站装机、直达全球”的创新模式。 聚焦产业需求发力 出海效能提升 东莞市坐拥万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对时效要求严苛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尤其受益于空港中心的高效运转。海关在空港中心设立联络专员,搭建“关企直通车”沟通平台,对高价值芯片、精密元件等货物实施“预约查验、即到即验”。依托直联香港机场与虎门港综保区的优势,通关时效较传统模式提升40%。今年1~6月,集成电路货值在空港中心进出口货物中占比跃升至67.1%。 跨境电商企业同样迎来业务爆发。今年1~6月,经空港中心跨境电商出口货量同比激增579%。“去年4月,我们每月只有4个架次业务量,今年6月已增加到每月13架次。”东莞港空运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媛云介绍道。 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优化通关效率 为全力支持空港中心发展,黄埔海关制定专门监管方案。实行7×24小时应急响应,确保货物“随到随验”;运用“电子关锁+GPS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全程可视化监控;推出“预约候检”服务,方便企业提前申报、错峰验放。 “空港中心将电子元器件进出口的物流综合成本压缩30%。”据东莞港国际空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萧智亮介绍,今年6月空港中心实现日均一架专机业务,高价值货物运输占比提升至75%。 据了解,粤港两地正加速推进空港中心二期智慧物流园建设,届时年货物处理能力预计将超100万吨。随着高速货轮、智能闸口等项目逐步建设并应用,未来出口货物从入园到装机时间有望缩短至9小时,为“湾区制造”出海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物流通道。
-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迎新进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迎来新进展。近日,广东建工集团承建的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项目首栋建筑单体——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顺利提前完工,以“首栋即标杆”的成果,为后续精密设备安装、系统联调等关键环节筑牢根基。 中国散裂中子源位于东莞市,是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大科学装置。2018年8月2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通过国家验收。去年1月9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正式启动,主要建设11台中子谱仪和实验终端,并新增国内首台缪子实验终端和高能质子实验终端。二期工程建成后,中国散裂中子源中子散射应用的覆盖范围和能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备装置研究能力将大幅提升,实验精度和效率显著提高,能够为探索科学前沿,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科技利器。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建安工程是广东省和东莞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将新建直线设备楼(二期)及直线低温厅、实验支撑设备楼、背散射谱仪实验站、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和高能质子实验厅等五栋建筑单体。工程于去年7月开工,计划于2026年8月竣工,建成后会有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原始创新能力,与其他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高精尖科研装置的系统建设对整个建筑行业都有较大的挑战性。二期工程作为一期装置基础上的扩建工程,施工难度更是再升级:新建建筑和已有建筑在平面上有贴建、竖向上有横跨、地下空间有接驳等各种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施工需与一期运行并行推进,且必须优先保障一期科研工作“零中断”。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了工程难度。 面对挑战,二期工程的施工过程既是对装置建设特殊性的探新,也是对技术复杂性的优化。项目团队提前规划、不断优化施工部署;聚焦难点,开展专项技术攻关;与各参建方同向而行、通力配合,相继攻克了屏蔽混凝土施工、刚性防水体系施工、高精度工艺预埋件施工、二期施工与一期园区工程交叉安全管理等难题。 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未来将承载国际顶尖的实验设施,团队的任务就是为装置运行和相关实验量身打造建筑空间。比如当前验收的首栋建筑-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厅,未来主要用于存放散裂中子源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带有一定放射性的材料、设备等,需要满足辐射屏蔽、防止内容物外泄等要求。根据这一工艺特殊性,团队以保障建筑的防护性和稳定性为出发点,从建筑的混凝土防护厚度、不均匀沉降、防水等各方面做好专精的工程技术研究。 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建安工程各项节点正按计划推进,后续将通过倒排工期、优化工序及资源投入,全力保障“8月底背散射谱仪实验站完工、年底全面主体封顶”两大年度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松湖融媒宣
-
信息时报 官方微信二维码
-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