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大岭山废木材综合利用率达100%
□信息时报记者 刘桂平 通讯员 李应华 李东华 莞生态 大岭山宣 曾经堆积如山的废旧家具,如今在东莞市大岭山镇找到了“重生”之路。记者日前从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去年大岭山镇废木材综合利用率达100%,大件垃圾资源化率超过96%,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链条。作为“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大岭山镇正探索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废木材综合利用率达100% 在大岭山镇的一个再生资源车间里,工人们正有序地拆解旧沙发:拧下金属脚架,剥离海绵垫,破碎木框架。这些过去令人头疼的废弃物,如今被精细分拣:大部分木材转化为生物质燃料,金属配件抛光后重新利用,经过处理的海绵也能再次成为填充物。 作为贡献了全国家具出口值近七分之一的家具重镇,大岭山在过去多年的繁荣背后,也面临着每年数万吨固体废物处理的巨大压力。2022年,东莞市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为大岭山提供了转型契机,大岭山镇政府将家具产业作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据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介绍,2024年,大岭山镇废木材综合利用率达100%,大件垃圾资源化率超过96%,逐步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链条。 政企协同,构建回收利用体系 在大岭山镇生物质能源企业车间内,粉碎机将废旧木材加工成可用原料。该企业一位负责人介绍,“过去处理这些废料每吨要倒贴200元,现在能卖到280元左右。”在附近的环保材料厂,通过创新技术将这些木屑压制成刨花板,每吨成品能消纳0.8吨废料,生产能耗比传统工艺降低了近三分之一。检测表明,这种板材结构更密实、强度更高。 技术创新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关键。在远大刨花板有限公司,自动化设备将废旧木材破碎,经过干燥、高压定型等工序,最终产出结构均匀的刨花板。这项技术不仅实现了废旧木材100%回用,还将板材生产成本降低了30%。该公司负责人钟惠生拿起一块成品说,“从旧家具到木屑都能有效利用。我们的物理压制技术不需要添加黏合剂,既保留了木材特性,又避免了焚烧污染。”该厂年处理废木材13万吨,可生产4万立方米刨花板,每立方米售价远高于废木材回收价格。 解决废旧家具处理难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政府层面,大岭山建立了“收集—运输—处置—再利用”的一体化处理体系。全镇23个村(社区)设立了标准化的大件垃圾存放点,解决了废旧家具存放难的问题。 企业实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岭山的家具龙头企业也在积极推动智能化、绿色化生产。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家居产业带,A家家居的智慧工厂利用物联网协同机械臂作业,使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了22%,智能仓储系统采用光伏供电实现低碳运行;佳居乐通过优化生产,板材利用率达到98%,每年减少的森林砍伐面积相当于120个标准足球场,其激光封边技术也避免了传统胶黏剂的污染问题;“科技智谷”产业园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整体设计,推动产业从追求规模向提升质量转变。 如今,在大岭山家具产业园区,新能源物流车在专用道路上穿梭,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拆解车间,一位老师傅摸着刚拆下的沙发弹簧感慨:“十年前,这些材料只能卖废铁,现在经过处理,能变成更有价值的产品。” 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大岭山构建“无废家具”产业链的实践,不仅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体现了将环境保护融入产业发展的理念。当资源循环利用成为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
-
东城打造青年“能量补给站”
近日,2025年东莞东城文明(青年)夜校在国贸覔书店开讲,80多名青年齐聚一堂,在榜样引领、技能提升与时代使命的“三维碰撞”中,按下文明实践的“夜间充电”启动键。记者获悉,为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夜间模式”,持续丰富文明实践内涵,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东莞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东城等3个镇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为文明(青年)夜校省级试点。 在榜样开讲环节,全国青联委员杨良裕以《我的奋进青春》为题,分享从退役军人到青年企业家的蜕变之路。活动还邀请东莞理工学院博士曲垚木带来“青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她运用专业工具,引导青年“将焦虑转化为成长的航标”,为迷茫青年点亮了清晰的“技能灯塔”。 现场的互动环节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现场秒变“成长急诊室”。青年们接连抛出“怕内耗不敢冲刺怎么办?”“考证实习难兼顾,如何取舍?”“热爱太多如何聚焦?”等现实问题,踊跃求解。导师们分别从个人经历、职业规划和时代使命的角度给予针对性解答,用生动比喻和实用建议为青年指点迷津,现场互动热烈,掌声不断。 “夜校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素养。”今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李蔚琳说,“刚刚东莞理工学院的曲教授给我们介绍如何通过与人沟通来提高自我竞争力。还有一位退役军人讲述了退役后创业的过程,激励我们在未来的路上努力奋斗。”“通过讲座,我了解到所读专业可能会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不符。”正在上大三的学生叶真希表示,“面临这种情况,自己该怎么应对,应该培养一些什么技能,我觉得这点非常启发人。” 据悉,东城文明青年夜校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整合街道团委、妇联及文化服务中心资源,联合东莞市博士创业促进会,推出覆盖社会融入、职业发展、文化艺术和理论政策系列课程28门共计247次课,以“榜样开讲+技能讲座+导师引领”三维赋能,激发青年内生动力,破解青年职业发展焦虑,引导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将个人发展融入“百千万工程”实施与东城高质量发展。同时,东城文明青年夜校为在这个城市打拼和学习的青年人点亮了一盏文明之灯,打开了一扇知识之门,为勤奋上进的青年人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东城宣
-
长安镇人大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集中视察
近日,东莞市长安镇人大组织部分市、镇人大代表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集中视察,助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当天,长安镇人大代表一行先后前往胜蓝股份企业总部项目、锦洲塑胶制品研发生产项目的工地现场视察调研,深入了解两个重大项目的计划工期、建设进展、推进中存在的困难等情况。 长安镇相关领导表示,重大项目建设对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在建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高标准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各级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监督、桥梁作用,积极为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卡点”“堵点”问题建言献策,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的过程中展现人大担当。 据悉,胜蓝股份企业总部项目位于厦边社区,由胜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总额5亿元。项目占地面积32.99亩,计划于2026年12月竣工,建成后主要从事高端连接器的研发生产;锦洲塑胶制品研发生产项目位于厦边社区,由东莞市锦洲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总额6.5亿元。项目占地面积56.99亩,计划于2026年6月竣工,建成后主要从事塑胶模具、塑胶制品和集成电路板的研发生产。 2025年,长安镇共有市重大项目19个,总投资199.78亿元。其中,市重大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170.91亿元。上半年,长安镇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总量位列全市第五,投资增速位列全市第三,投资增量位列全市第一。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长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