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莞高埗横滘头村: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通讯员 刘淑欣 冯锦强 李淦斌 刘丹 高埗宣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东莞市高埗镇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城乡间掀起高质量发展热潮。 2025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培育对象,横滘头村在高埗镇党委、镇政府的引领下,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画卷,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党建强基 引领治理新风 秋鹭湿地公园水光潋滟,白鹭翩跹掠过连片菜田;党建文化公园里,孩童在绿荫下追逐嬉戏;智能健身路径上,村民通过智能器材实时监测运动数据……盛夏时节的横滘头村,处处可见“百千万工程”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横滘头村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行动,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落地生根。 横滘头村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联系户”“党员包干区”及挂牌“共产党员户”等党建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显担当”,将公共、公益、志愿“三维”服务精准送到群众身边,推进党群融合建设、有效联动。 治理模式也从“村干部主导”逐步转变到“村民共商共建共享”。村里通过“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程序,在停车管理、“三线”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等村务中,广泛听民声、解民忧、集民智,让民情民意成为村里决策的“源头活水”。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 生态筑基 绘就绿美新画卷 “用积分换来的花,让院子更靓了!”村民熊阿姨指着庭院里新添的花草,笑容满面。在横滘头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像熊阿姨一样,通过参与“美丽庭院”建设活动积攒积分,兑换绿植装点家园。庭院“小美”,正汇聚成乡村“大美”。 这股内生动力,为绿美高埗建设注入了更多活力。村里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大讲堂、“绿色进庭院”等活动。“美丽庭院”导师团成员和巾帼志愿者走家串户,向村民传授庭院美化、绿植养护知识,“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氛围日益浓厚。 随着庭院“小美”渐成风尚,乡村“大美”也全面铺开。村里整合利用公共休闲绿地、闲置土地等资源,通过植绿、造景等举措带动全域绿化水平提升;河道清淤、绿化提升、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有序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镇机关离退休老干部们也积极发挥余热,与学生一起化身“园丁”,共同植下“埗老林”“银青林”。 乡土的情怀,也在细微处闪光。废弃的坛罐、旧砖旧瓦等材料,被巧妙改造成“青小园”等富有创意的景观小品,并融入“仁德孝义”家风文化元素,让村民在休憩间感受文化熏陶。截至目前,横滘头村累计新增绿化面积达2200平方米,生态“家底”日益丰厚,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亮。 民生提质 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生态环境持续向美,如何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舒心、更幸福?横滘头村聚焦村民的“急难愁盼”,全力提升民生福祉。 “以前上下学时段堵得水泄不通,现在停车位多了,接送孩子方便多了。” 村民李阿姨对停车管理的改善赞不绝口。为解决停车难题,横滘头村坚持问计于民,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等工作会议,将“话筒”递给群众,形成了一套“梳”(硬件升级)、“管”(制度规范)、“德”(文明引导)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村里统筹推进道路优化与停车场升级改造,新增规范划线停车位300余个,并预留充电设施。同时,开放喜宴楼广场、村委会及同富街道路两侧等公共区域,增设200余个公共停车位,有效缓解学校周边等重点路段的“潮汐式”停车压力。此外,村民共议制定的《停车规范管理工作方案》也得到细致落实。依托24小时监控系统与网格化动态巡检,村里对违停行为及时劝导纠正,确保停车规范有序、道路畅通。 有规更需善治。横滘头村还以“德”化人,弘扬“仁德孝义”乡风,创新推行“错时共享”模式。党员带头,动员村民在上下学高峰主动将车停放至其他区域,腾出学校周边车位供家长使用,文明劝导蔚然成风,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代际传承”的良好氛围。 民生福祉的提升,不止于“行”的畅通,更体现在公共服务的暖心升级。村内先后建起和升级改造了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党群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等,增设长者饭堂、书画室、棋艺室等多个功能室,并借助社会力量翻新健身设施,安装太阳能健身设备与篮球架。这些场所承载起公益课堂、养老服务等多元功能,“15分钟便民生活圈”逐步成形。 文化的温度与善意的传递,让幸福更有质感。横滘头村用心编织养老保障网,引导爱心企业投身慈善,自1998年起持续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补助金,27年来累计发放超800万元。依托乡贤“叔公”的资助,“长者饭堂”每日为居家老人送上热气腾腾的“叔公爱心餐”。 教育支持同样有力。由热心民营企业家设立的“叔公奖学金”,自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助学款超680万元,惠及学子1361人次。敬老爱老、崇文重教,在横滘头村蔚然成风,奏响了和美乡村的幸福旋律。 如今的横滘头村,绿意盎然、道路畅通、人心凝聚。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正是“百千万工程”在基层沃土上结出的丰硕成果。
-
莞城凤凰新天地启幕
7月28日,东莞记忆——凤凰新天地·多维城市文化综合体(以下简称凤凰新天地)首期核心项目开业仪式暨夏日嘉年华在莞城尔遇书城举行。作为东莞记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扎根核心区的新空间,以“文化+教育+科创”为定位,把闲置物业改造成了充满活力的城市综合体。它既是莞城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亮眼成果,也为莞城注入文化新动能。 凤凰新天地总体量6万平方米,是东莞记忆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当天,15家首期品牌正式亮相,作为突出文化属性的综合项目,以书城为中心,融合文化教育、科创研学、生活美学、心理疗愈及家庭亲子休闲餐饮等功能。 多维教育集团董事长蔡如明介绍,凤凰新天地自2024年11月启动以来,历经8个月精心打造,已构建起集书城、少年宫、科学教育等于一体的教育文化生态圈。接下来,将依托莞城“文化高地”“教育高地”的独特优势,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再添精品工程。 凤凰新天地是莞城盘活存量、赋能更新的生动实践,更是“东莞记忆”焕发新生的璀璨明珠。项目毗邻西城楼等历史地标,将沉睡空间转化为滋养文化的活力载体,将有效带动西城楼商圈、新旧华大、运河商场等周边商业体的协同发展,形成区域商业联动效应。 首开当天,多元嘉年华活动也拉开帷幕。多个夏令营以及文化、教育类课程开课,如“莞一夏”行走老莞城夏令营、青少年心理科学体验、《从天赋到天赋力》课堂、教育行走·夏令营等,构建起教育、健康、娱乐多元的活动体验。位于凤凰新天地内的莞城第二少年宫也于当天正式开课。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叶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