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当珠江碧道邂逅绝美步行桥,有着“千年商都”美誉的广州又将增添“出片”之处。近日,记者走访琶洲西区滨江立体人行桥、海珠涌人行桥、黄埔涌步行桥看到,这些人行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收尾工作。
据了解,这些人行桥在桥梁和周边景观设计上,注重将传承历史文脉、展现岭南风情结合起来,让历史文化、地域风情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这些步行桥建成后,也将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提升珠江畔城市景观。
本版统筹 蔡晓素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蔡晓素 曹婧云 吴美芬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蔡晓素 曹婧云 吴美芬 卢杰
琶洲西区滨江立体人行桥
打造“空中漫步道” 亲水观景更方便
空中漫步道、立体连廊、直抵交通站点……位于珠江之畔的琶洲西区滨江立体人行交通工程横跨阅江西路,东至华南快速西侧绿地,西接琶洲西区绿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8万平方米,平台总面积1.6万平方米,东西全长约500米。项目以“碧水云桥”为理念,契合云山珠水的城市格局,采用曲线线条为主要设计元素,由4276个钢构件巧妙组合拼装而成,塑造云涛起伏、碧波荡漾的形象意蕴,与珠江互相映衬。
据了解,这是广州首个“空中花园”式立体交通综合体,构建起“交通+休闲+生态”的复合场景。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大部分设施已经完工。其中,地面首层与有轨电车、公园、交通站场、水巴码头等连接;二层平台设置休闲绿地、观景平台与公共服务设施等开放空间,二层还设置连廊,直接串联唯品会、阿里巴巴、腾讯等电商总部,形成覆盖整个片区的“空中漫步道”,既能缓解人车混行压力,又为区域增添城市风景线。此外,该立体人行交通工程还设有直达二层的垂直电梯。
在附近上班的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从这座立体人行交通工程动工以来,我一直非常关注,二层的休闲场景非常多,对上班族很友好,希望能尽快投入使用。”记者现场看到,等到项目开放后,从琶洲西区办公区到珠江边亲水观景,不需走地下通道、过街路口,更无需等红绿灯,可以直接穿过平台花园,直抵珠江岸边。
黄埔涌步行桥
人行桥即将合龙 打通慢行“断点”
备受关注的黄埔涌步行桥建设迎来新进展。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这座位于广州塔旁的步行桥已基本完工,不久后将正式开通,为广州再添一处打卡新地标。
黄埔涌步行桥位于广州核心中轴区域,周边人流密集、交通需求旺盛,是连接黄埔涌两岸的重要纽带。开通后不仅是一座解决交通问题的步行桥,更是一个绝佳的景观看台。
目前,在江边步行的市民若要跨越黄埔涌,需要从滨水景观带登上跨涌桥,走过汽车和有轨电车之间的人行道,黄埔涌步行桥的建成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作为珠江沿岸品质提升工程的标志性项目,该桥西接广州塔,东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北望珠江新城CBD,南依阅江路生态景观带。步行桥整体呈东西向跨越黄埔涌,桥梁总长约280米,其中最大单跨跨度达95米,是国内首座大跨度曲梁空间拱形斜拉—梁组合体系桥。
桥梁以“榕生水岸,水鸟天堂”为设计理念,榕树造型融合美学理念与工程结构,尽显岭南特色意韵。微妙的拱形立面,在遮挡背后轻轨的同时,缝合两岸生态裂痕。漫步桥上,人们可以尽情感受生态江畔的宁静与美丽。
近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黄埔涌步行桥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黄埔涌步行桥建成后,将成为继海心桥后珠江上的又一文化新地标。该步行桥连接黄埔涌东西两岸,有效解决了交通断点问题,成为连接沿江绿道与城市核心区的关键纽带,将大幅提升广州大桥南至猎德大桥南滨水区域的通行效率。
海珠涌人行桥
桥梁融入帆船意象 跑步慢行两相宜
近日,记者走访海珠涌附近发现,海珠涌人行桥已初步完工,装饰满鲜花的桥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吸睛,俨然变成一道亮丽的“新景色”。路过的行人和街坊看到后,总会不自觉驻足讨论或者拍照,虽然尚未对外开放,但这座新建成的便捷人行桥让人充满期待。
据悉,海珠涌人行桥西起海印公园,东接海珠半岛花园,横跨珠江支流海珠涌(马涌),是联系海印桥至广州大桥沿线3.5公里滨水绿道的重要节点,也是珠江岸线的重要节点。
海珠涌人行桥建设前,行人从海印公园到对面的珠江泳场,需要从河堤走台阶到滨江东路上的鸭墩桥绕行。人行桥建成后,不仅将缩短跨涌的通行距离,也将打通珠江沿岸的跑步运动径、无障碍断点,提供游览、观景和休憩的平台。
记者看到,当前该桥尚未对外开放,桥附近入口处张贴有“前方施工 请勿通行”的提示。隔着围栏望去,桥附近的地面和台阶硬化均已完成,运动设施正在安装中。“我经常来看进展,之前就很期待建成后的样子,现在大概看到了,很漂亮!这个工程是一项实在的惠民工程,期待早日开放。”街坊廖叔说。
据介绍,人行桥桥梁全长约96米,面积约1125平方米,以“帆影流韵”为设计主题,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寓意和桥梁结构相融合,将帆船意象融入桥梁设计,塔柱与拉索形似帆船桅杆与缆绳,整体造型富有动感。
桥面设置3米宽步行道与2米宽跑步道,搭配休憩座椅、绿化花池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实现运动、通行与休闲功能的巧妙结合。同时,配备防滑铺装与护栏,保障老人、儿童出行安全。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建成后可成为沿江慢跑好去处。街坊吴女士表示:“建成后会方便很多,我们这些住在附近的街坊又多了一个跑步、散步、遛娃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