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独居老人就医无忧 年轻人也愿意买单
商业陪诊 老人、外地就医者选择居多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异地就医需求增加,专业陪诊正在广州医疗市场兴起。记者了解到,商业机构已开始布局陪诊这一领域,通过标准化服务破解行业发展难题。 广州小德陪诊服务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陪诊服务的小微企业,其服务内容涵盖急诊陪诊,体检预约、健康跟进、半天陪诊以及跑腿服务等项目。其中,急诊陪诊服务是该机构的特色之一,主要针对突发疾病或紧急情况,提供全程陪同就医服务,协助患者完成挂号、检查、取药等流程。该服务的价格为880元,服务时间为18时至24时,需提前3小时预约。 体检预约、健康跟进、半天陪诊服务则为有体检需求的就诊人提供保障。服务价格为680元,包含半天陪诊时间,超出部分按每小时80元计算,4小时封顶。需要注意的是,在该项服务中,陪诊师仅提供流程引导和陪同服务,不提供医疗建议或诊断。 跑腿服务则为就诊人提供一系列便捷的委托服务,服务价格为158元/次。就诊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打印门诊报告、打印住院资料、借玻片、还玻片、打印门诊发票或费用清单等服务(六选一)。这些服务的推出,进一步满足不同就诊人的多样化需求。公司负责人蔡文龙表示,客源中个人客户约占50%,其中半数为老年客户,且以外地就医者为主。为方便就诊人预约,“小德陪诊”推出便捷的小程序预约服务。就诊人只需通过小程序选择所需服务,填写相关信息并完成支付,随后会有专业的陪诊助理与客户取得联系,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 兼职陪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这种新兴服务 在自媒体平台上,也有网友发布提供陪诊的服务信息,收费标准一般为30元~50元/小时。其陪诊流程通常是按约定时间前往指定医院,协助客户完成就诊。记者注意到,这些个人陪诊师的服务也有明确界限:不垫付医药费、不提供医疗签字、不接诊病危或传染病患者。个人陪诊师通常会要求客户预付定金,金额从50元至订单总额的50%不等。 “95后”黎小姐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能讲粤语和潮汕话。大学毕业后,她曾在医院当过护士。孩子上幼儿园后,她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兼职做陪诊师,一天通常接1~2单,约定陪诊的医院主要集中在越秀、天河等区域人员密集、交通便利的三甲医院。 黎小姐介绍,提供陪诊服务大半年以来,接待的就诊人有做麻醉手术需要陪护的年轻人、有外地来广州就医的就诊人、有独自产检的孕妇,也有子女不在身边、需要定期取药的老人。 “做陪诊师,时间管理是关键。接到陪诊需求后,我会提前规划最佳就诊路线,避免让就诊人焦虑。”黎小姐坦言,工作中最怕客户临时改时间或检查项目突然增加,打乱原定安排。 在黎小姐看来,个人陪诊师的角色更像是“临时家人”。“我们做的其实就是帮就诊人排队、熟悉路线、挂对科室号,陪他们走完就医流程。”她说,这份工作让她深刻感受到医院里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谈及陪诊收入,黎小姐表示,具体金额不便透露,但只要陪诊单不断,足以覆盖日常开销并略有盈余。她表示,随着陪诊服务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并认可这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陪诊服务的温暖和价值。 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鼓励行业发展 在今年初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陈伟东提交了《关于完善规范陪诊服务的建议》,为广东省陪诊行业的健康成长出谋划策,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针对行业发展现状,提案提出具体建议:建立监管机制,建议设立专门的陪诊服务监管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服务机构及人员统一登记管理,并建立用户反馈渠道;制定服务标准,由政府牵头组织专家制定行业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和质量要求,实现服务规范化、透明化;加强人员培训,人社部门会同医疗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实施考核认证制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加大政策支持,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给予培训补贴;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医疗机构、社区、企业等多方协作,形成服务合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渠道普及陪诊服务知识,提升社会认知度。 在对广州助医陪诊服务现状与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后,调研组发现,广州助医陪诊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陪诊服务的社会接受度有待提升,部分群众对陪诊服务知之甚少;另一方面,行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标准化、数字化系统,无法有效解决跨医院体系的分诊、预约、陪诊、跟踪以及病例建档等问题。此外,陪诊服务尚未与医保系统对接,对老年人收费也缺乏优惠措施,且行业在风险把控方面的能力亟待加强。 民盟广州市社科基层委员会与广州市政协谭国戬委员工作室计划将调研结果整理成专业报告,拟重点围绕助医陪诊的商业化试点、鼓励校企合作以及行业横向拓展(异业合作)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助力推动助医陪诊服务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谭国戬表示,目前广州的商业型陪诊机构和养老型陪诊机构均已发展出较为完善的企业内部人员培训机制和职业架构。然而,在行业职业体系构建方面,广州仍需加快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加强助医陪诊行业主体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调研组建议,通过行业协会,在政府的指导下,搭建行业专业化架构,强化行业自律,构建完善的职业体系,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助医陪诊行业体系,充分发挥省会医疗资源和高校资源优势;同时,应鼓励并推动助医陪诊公司与职业类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以产教结合的形式,利用本地生源的方言优势和专业技能,弥补陪诊公司和社区养老力量的不足。此外,借助商业化陪诊机构带领患者前往三甲医院就医的服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了解一线三甲医院基层工作的现状。“例如,可提议卫健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前到社区陪诊公司实习。”谭国戬说。 鼓励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补充陪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