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长学习备课 孩子来当“小助教”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少韩) “妈妈之后要给大家上绘本课,你能不能先听一下,给妈妈提一下建议?”昨日,一位妈妈在绘本带领技巧课结束后,拿着绘本有声有色地给女儿讲故事。原来,这些参加绘本带领技巧课的家长,将会在下周六举行的“守护童心公益实践营”实践活动上开展绘本实践课堂。 据悉,“守护童心公益实践营”青少年儿童成长计划是由荔湾区委组织部、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教育局、荔湾区卫健局、团荔湾区委、荔湾区妇联共同指导,荔湾区华林街道办事处主办,广州市时报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信息时报“心寻岛·守护童心”工作室承办,广州市第一中学十甫学校、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文昌南校区)、蒋光鼐纪念小学文昌学校、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广州市第一商业职工幼儿园、荔湾区文苑幼儿园、新天地幼儿园、荔贤幼儿园共同协办的家校社街协同育人项目。该项目自5月10日启动,除了面向低年级学生家长及孩子开展绘本课,还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心理团辅课和公益技能课,并向高年级学生家长提供家长心理课堂。 讲师带领,家长解锁绘本讲解新技能 在昨日进行的绘本带领技巧课前,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已陪伴孩子参与4期由绘本讲师沙粒主讲的绘本课。彼时,孩子是主角,家长则充当陪伴者的角色。而在6月14日和昨日的绘本带领技巧课上,家长变成学生,孩子反而成为陪伴者。 在昨日的课堂上,广州市微笑公益服务中心课程讲师云芳由浅入深,从绘本的结构剖析,到绘本的挑选方法,再到阅读活动的设计,逐步引导家长将所学技巧转化为可落地的教案。云芳老师强调:“带领孩子读绘本时,需以平等姿态与孩子共同探索、发现和体验,切忌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质问孩子‘你在绘本里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关于游戏环节设计,她建议家长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升游戏难度。 课程实践环节中,家长分为两组设计专属绘本课程。大家热烈讨论,创意不断。课程结束后,不少家长仍意犹未尽,留在现场继续交流,甚至迫不及待地向孩子试讲新学的绘本课程。 家长讨论,角色扮演让他叩开心门 课后讨论气氛同样热烈的,还有昨日这堂以“如何爱,孩子才会懂”为主题的家长心理课堂。课后,6位家长和心理讲师莺子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在亲子沟通中遇到的难题。 其中一位家长表示,自己平时会习惯性批评、否定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有诸多要求。听他讲述完亲子沟通遇到的困境后,一位妈妈主动提议,希望莺子能带领这位家长补上之前错过的游戏体验。游戏中,这位家长扮演“孩子”,莺子扮演严厉的“妈妈”,“妈妈”陪伴孩子走完从幼儿园到就业的人生六大步。 游戏开始时,“孩子”每走一步,“妈妈”就厉声训斥,各种挑刺:走没走相,站没站相,以后长大了还有什么出息?往前走都不知道,这几步路都不知道走,唯唯诺诺,以后还能做什么事?随着指责声持续,扮演“孩子”的家长逐渐变得紧张、退缩。体验结束后,当大家问到他的感受时,这位家长才如梦初醒地说:“被批评的感觉确实太难受了,原来我每天的指指点点会给儿子这样的感觉,怪不得他不愿听我的,不愿配合我,是我管太多了!” 亲子齐学,孩子自控能力显著提升 据悉,每期家长心理课堂结束后,心理讲师都会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据悉,上一场以“如何与孩子协调手机问题”为主题的课程结束后,不少家长回家后都尝试与孩子沟通。在这次的课堂上,有家长反馈,孩子对手机的自控力显著提升。 “孩子们有这么明显的变化,是不是因为上周孩子们的课堂也讲了关于使用手机的问题?”有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确实,在家长学习的同时,孩子们也在学生心理团体辅导课《多元价值观》中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价值观、促进亲子沟通等问题。课堂上,孩子们还开展了一场“中学生能否完全拥有并自主管理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的辩论接力赛。 “(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引发家庭矛盾、精神容易变得萎靡麻木、生活形式变得单一、减少外出亲近自然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自发表达关于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处。心理讲师逗逗表示,比起说教,当孩子们自己领悟个中好与坏时,自然而然就会更有自控力。 学员互勉,孩子收获温暖和成长 其实,孩子们不仅在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有所成长,在人际关系主题的学生心理辅导课上,大家也获得了成长体验。在集体挑战跳大绳的游戏中,广州市第一中学附属詹天佑小学三年级学生胡景烨尝试多次都失败了。见此,其他学员纷纷伸出援手,有的为他做示范,有的手拉手带着他跳,甚至还有人抱着他跳,但均以失败告终。 正当胡景烨感到沮丧时,来自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文昌南校区)的梁孝文和广州市第一中学十甫学校的黄浩仍耐心对他进行指导,并再三鼓励他完成挑战。当终于挑战成功后,胡景烨开心地表示,自己发现了人际关系的“亲近密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感受到大家的温暖,还与两位大哥哥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 据悉,6月28日,“守护童心公益实践营”青少年儿童成长计划公益实践活动将在华林街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活动当天,“华林亲子志愿队”将亮相。现场不仅有家长精心筹备的绘本实践课,还有心理互动游戏、书法义卖、编织义卖及VR心理解压体验等丰富多样的互动摊位。诚邀广大市民前往参与体验,一同在公益实践中收获成长。
-
妈妈暂停化疗,陪女儿与病魔较量
No.2343 爱心档案:小雅(化名) 联系人:林女士 电话:13609605930 心愿:筹够手术费,顺利接受手术 14岁的小雅是四川省资中县人,父母为谋生计常年在广州花都打工。后因老家自建房倒塌,一家人长期住在广州。没想到的是,接连的厄运悄然降临在这个家庭。 2023年,妈妈确诊肺癌,医生建议进行化疗和手术。但仅完成1个疗程的化疗治疗后,妈妈就不得不中断治疗——因为女儿小雅也患上了重症。自此,妈妈从病人转变为陪护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陪伴女儿的治疗中。 去年过年前,正在上学的小雅发现自己脸部浮肿,妈妈带她辗转多家医院。最终,小雅在广州光华口腔医院被确诊为右颌面部骨肉瘤,但因当时肿瘤过大无法直接手术。 去年2月2日,小雅前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接受肿瘤切除手术,上盖骨和脸部右边牙齿被切除,所幸手术显示肿瘤切除干净。术后,她需要进行 12个疗程的化疗,但当化疗做到第7个疗程时,右颌面部下方又长出新的恶性肿瘤。同年9月13日,小雅进行第二次手术。这次,她右边脸的骨头和牙齿全部被切除,如今右边脸全靠从腿上取下的肉支撑着。 完成第二次手术后,小雅继续进行化疗治疗。没想到,今年3月31日,在接受第8个疗程化疗时,肿瘤再次复发,这次长在了蝶骨上。医生表示,若进行手术,小雅的右边眼球也要切除,且医药费高达20多万元。妈妈无奈表示,此前治疗已自费20多万元,家里早已负债累累,实在凑不出钱了。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小雅的哥哥去年独自回老家读高中。妈妈也放弃了自己的肺癌治疗,连药都不再服用。同时,爸爸所在的工厂从广州花都搬至惠州,为了生计,他不得不随工厂前往。 如今,小雅的身体十分虚弱,经常吃不下饭,走不到100米就疲惫不堪。生病前,小雅学习努力、成绩优异、性格活泼,如今因脸部手术,进食时食物会从鼻孔流出,给她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但即便承受诸多痛苦,小雅依旧坚强,她渴望做手术,强烈地想要活下去。目前,因无力承担手术费用,小雅只能依靠靶向药维持生命,她仍盼望着筹够钱的那一天,能再次走进手术室,顺利接受手术。 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少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