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 中考直通车
  • 注重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昨日上午,2025年广州中考落幕。当天下午,广州市2025年中考命题思路讲解新闻通气会在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举行。多名学科专家教师表示,今年的试题有情景化的特点,更注重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的生活和生产问题。 □A02~A03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林茹彬(除署名外) 语文 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中国古代造船业的技术与发展、仿照“我的书签”设计展活动中的批注方式为诗句写批注、“‘我与书桌’文化周”情境创设……针对今年广州中考的语文试题,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余伟表示,总体表现出选材多样化、试题情境化、知识结构化、思维过程化的特点。 余伟举例说,试题中的非连文本阅读材料涵盖诗词中的舟船意象、中国古代造船业的技术与发展、建党伟业的经典意象“红船”和当代造船业的伟大成就等多个维度,“多样化的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关注社会当下的发展。”此外,试题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激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原语文科组副组长尹宏燕还提到,今年语文试题突出学习的可视性,即思维流程的外显。例如,第十题是小品文的阅读,小品文一般讲究视、景、形交相辉映,该题以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总结文章包含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答这道题的过程就是学习小品文的必经之路。这也要求学生打通课内外的阅读,寻找阅读规律,而不是孤立地看一篇文章。” 针对语文作文题《我与我们》,余伟认为,该题目有很强的思辨性,“我”与“我们”的关系是动态、多层次的,衍生出了无限可能的故事及情感联结,有利于学生进行多元表达。“题目中的‘我’与‘我们’有着丰富的内涵意蕴,这可能是‘我’在‘我们’中,是其中一分子;‘我’与‘我们’相互影响、共同成长;也可能是‘我’成为了‘我们’、‘我将无我’等等,以此引发学生关心周围世界,进行多重思考。” 余伟还强调,语文是一个人文性极强、需要学生赋予感情去学习的学科,“在AI时代,AI成了与我们人类对话的共同体,但它并不能取代人的思考。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数学 着重夯实基础,回归数学本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奥校工作处副主任马腾冰谈及数学命题核心时表示:“2025年中考数学着重夯实基础,回归数学本质。”试卷通过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考查,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同时关注知识系统性与思维过程,检验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深化实践是本次试卷的一大亮点。马腾冰举例说明:“第20题以非遗文化为背景设置开放性问题,第22题结合智能机器人考查数学建模能力,这些题目紧密联系生活与科技前沿,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此外,第23题围绕“黄金矩形”探究几何直观,第24题以隧道工程构建项目式学习情境,实现从“解题”到“问题解决”的跨越。 为打破机械应试模式,中考数学在命题形式上积极创新。马腾冰表示:“从调整题目顺序、优化设问角度,到增加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考查真实学习能力。”这些改变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导向层面,试卷坚持稳中求进,注重教考衔接。马腾冰总结道:“试卷引导教学回归课标与教材,强化初高中知识融合,形式新颖且直指数学本质。”2025年广州中考数学试题全面覆盖素养、能力与主干知识,突出思维、创新和应用考核,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与时代需求。 英语 考查在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能力 广州市执信中学学科组长邹春媚介绍,英语试题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创设任务,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水平,引导初中英语教学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学习活动观。 试题体现了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重要理念,深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语法选择语篇,文章以少年深海探索传递敬畏自然与理性探索态度。”邹春媚说。 “试题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综合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初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邹春媚举例,如书面表达依标考察基础能力,围绕“零废弃”主题,考查学生阐释理念、提出建议的能力;听说考试选材源于生活,涵盖实践活动、传统文化、家乡建设等话题,全面考查学生在不同交际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难度适中。但从今年开始,七年级的同学将使用新教材,对阅读量和词汇量的要求会有所提升。”对于使用新教材考生备考,邹春媚建议,新教材增加了如文化聚焦、跨学科关联、项目探究等新板块,直接指向英语核心素养,老师需加大精力研究新板块,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相应的核心素养。 “新教材在词汇量和阅读量均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寻找阅读材料的负担。”对学生而言,邹春媚建议,学生需要首先“吃透”新教材。孩子也可借助英语报、分级阅读等课外素材,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 化学 保持稳中有进基调,创新试题呈现形式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党委书记王勇介绍,此次中考化学试题在文化传承方面下足功夫,精心选取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 “比如第1题,以汉字载体为线索,从新石器时代的兽骨到现代塑料,在考查化学成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王勇表示,这样的命题设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如此,第15题以徐光宪院士对稀土工业的贡献为情境,涉及多方面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强国之志;第17题取材于《周礼·考工记》中的“六齐之说”,联系古代生产实际和文物保护场景,引导学生体会古代科技成就。 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此次试题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王勇指出,试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化学学科的重要价值。“像第3题的膳食平衡、第6题的保护水资源等情境,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彰显学以致用,达成以考促学目的。”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设置,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能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与迁移创新能力的考查同样不可或缺。王勇举例,第19题要求学生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物质溶解度特点,并将其迁移应用于制备并分离Ba(OH)2固体;第20题作为实践应用探究题,让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等反应模型完成实验探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这样的题目设置,能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王勇总结道,2025年广州市中考化学试题保持稳中有进基调,注重对试题呈现形式创新,有助于学生夯实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养成科学态度,有力地助力中考改革,促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这也给化学教学带来启示,“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育人价值的挖掘,加强考教衔接,依据课标和教材开展教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 A1: 头版
  • A2: 中考直通车
  • A3: 中考直通车
  • A4: 时报调查
  • A5: 时报调查
  • A6: 广州新闻
  • A7: 广州新闻
  • A8: 广州新闻
  • A9: 好人365
  • A10: 综合新闻
  • A11: 时尚
  • A12: 广告
  • A13: IT
  • A14: 财金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