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车穿越老城街巷、14路车“南来北往”、107路自带“先进光环”……
流动的“时光胶囊”,载动了半城烟火

◀14路线长期开展友爱志愿服务。

14路线总站稳居广卫路“头位”。

被市民昵称为“四方头”的低碳电车在107路投入使用。

107路在承担日常公交运营任务的同时,积极充当文化传播使者。

14路 全市首条过江公交线路

线路ID:

20世纪50年代,海珠桥复通,14路是当时全市第一条贯通“河南河北”的过江公交。该线路贯穿越秀区和海珠区,全程19.5公里,已服务市民70余年。目前,该线路总站为广卫路总站和赤沙(广东财经大学)总站。

70多年来,停靠在广卫路的公交线路来来往往,调整撤改不断变化,但至今14路线总站仍稳居这条马路的“头位”,从来没变。

罗胜,原14路线车长,驾驶该线路公交18年。据他回忆,他是1985年10月到14路线工作的,公交总站就在中山大学和广卫路。当时他从乘务员做起,上早班的话凌晨4点多就要到站领票、搞卫生。那时候的公交是“三门车”,分为前门、中门和后门。每趟车配3名乘务员,每人守一个门,负责售票和查月票。因为客流量大,3名售票员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刚开始催乘客买票还会脸红。”罗胜记得,最早期的车票是5分钱,后来涨价到0.1元。到1996年全面推行无人售票时,车票每张0.5元。

罗胜后来学车,成了车长,感觉“自己很威风,但责任很大”。老式公交没空调,驾驶室的挡风玻璃会打开通风。彼时驾驶室内还有一个凸起的发动机舱,车辆开动时散发着热气。“天热时开车,全身都是汗,衣服上都是盐分留下的白色印子。天冷时风大,也觉得很冷。”罗胜说。

“14路还是一条充满军民鱼水情的线路。”罗胜说。原来,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火如荼,14路线行经地段的有关部队积极参与运营服务。军人们在空余时间来到总站,协助站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搞卫生。“印象最深的有一年的夏天,车厢里热得像蒸笼。一群军人来帮我们清洁车厢,看着他们的汗水不断地滴到地板上,让我很感动。”罗胜说。

作为市民往来“河南”“河北”的首选线路,14路线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广州人的成长。罗胜的成长,也和14路紧密相连。在“南来北往”中,他和常年坐车的乘客成了朋友,情谊一直延续,“有的乘客坐这趟车上班坐了几十年,退休后还会找我喝茶小聚。”

2016年,14路线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车长温汝宏是见证者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颇为感慨:“车长们深受鼓舞,大家不满足于现有的荣誉,要持续做先锋。”2020年,温汝宏带头发起“这厢有礼”优质服务活动,主动对上车乘客使用服务敬语,指导其他车长按标准执行,打造暖心车厢。“这厢有礼”在14路线取得示范效应,其他线路紧随其后进行推广。

107路 被太阳“追着跑”的公交

线路ID:

107路开通于1984年,早期线路往返于中山八路和东山口之间。目前,该线路总站为中山八路总站和花城广场西总站,全程约11.8公里,线路贯穿荔湾区、越秀区和天河区,连接市内多个繁华商圈和知名景点,并与地铁1号、2号、3号、5号等地铁线路交会。

梁志忠是107路线的车长,和107路结缘,与他小时候喜欢坐“辫子车”的“爱好”有关。2001年,梁志忠报考电车公司并被录取,握上了无轨电车的方向盘,实现了小时的梦想。

梁志忠回忆,107路起初往返于中山八路和东山口之间,途经多个商业街区和旅游地标,服务面广、客流量大。线路全长7公里,配了30多台车,每3分钟就会发一班车。梁志忠当上107路线车长时,开的是比较新的电车车型,环保、噪声小,但依然没有空调,只配了风扇。“夏天更辛苦些,107路是东西走向的,早上从中山八去东山,会被太阳晒;下午从东山去中山八,还是很晒。我们时常开玩笑,说‘太阳追着公交跑’。为了降温,我们会把打湿后的大毛巾盖在仪表盘上。”

时代变迁,电车不断升级,如今107路的配车为混合车型,有带“辫子”的无轨电车、纯电动车,也有双层巴士,其中双层巴士时尚摩登而且视野极佳,广受乘客欢迎。

有一件事,让梁志忠印象深刻。当时是新春佳节,一对老年乘客特意搭乘107路为他们送红包,“他们说我们的服务让他们感到温暖,送红包是为了表示感谢。这让我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在107路,好人好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2015年,车长李友银救助了一名突发心脏病的乘客;2016年,车长陈维辉护送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婆婆回家……“这些事例太多了,说不完。”梁志忠说。

先进线路,是107路的耀眼“光环”。从开通之日起,107路就走在公交行业的前沿,秉持“真诚待客、用心服务”的理念,获得乘客的广泛认同与支持。这条线路不仅获得多项荣誉,还是全国首条无人售票电车线路、首条音乐车厢公交线路,而且还培育了众多先进人物。

多年来,107路在承担日常公交运营任务的同时,积极充当文化传播使者,先后参与“文明出行专线”“公交阅读专线”“107广府文化导赏专线”“党建主题车厢”“红领巾巴士大学堂”“双喜掂车”婚庆专线等多个品牌活动,将文化、旅游、研学融入公交服务,推动公交向“新文旅”方向发展。

“我们都为能在107路服务感到光荣和自豪。”梁志忠说,“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开车’,而是在每一段旅程中,把责任、温度和城市的面貌传递给每一位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