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 广州新闻
  • 流动的“时光胶囊”,载动了半城烟火

    101路 广州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 线路ID: 101路为广州公交集团下属巴士集团有限公司线路,前身为无轨电车1路。1960年9月30日,无轨电车1路首批无轨电车从越秀山脚开出。该线路不仅是广州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也是华南地区首条无轨电车线路。1986年,该线路更名为101路。目前,该线路优化调整后的行驶路线为机场路至海印桥总站。 巴士集团电车分公司内勤管理人员廖仲文曾是101路公交的车长。作为一名“80后”,他对无轨电车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小时候,每到周末,最期待的就是和父母坐‘辫子车’101路去沿线的越秀公园、东山湖公园玩,去北京路逛街。这份童年的快乐,留在我记忆深处。”廖仲文说,正因如此,当看到电车公司的招聘信息时,他立即行动,经面试和考核成为101路的车长。 “我入行的时候,101路的公交车是没空调的,每天的客流量都很大。”回忆起担任车长的那段岁月,廖仲文记忆最深的是和乘客之间的点滴互动。他记得有一位小乘客,车长们都喜欢称他“小胖”。“小胖”经常独自乘车上学,他时不时关心照应一下。时间久了,他和“小胖”成了“老朋友”。后来,廖仲文发现“小胖”有一阵子没来坐车了,打听后才知道“小胖”去了别的学校,不再坐这趟车。廖仲文说,当时他觉得有点失落。 作为101路的一员,廖仲文感到“非常荣幸,也很幸福”。这份幸福感不仅源于线路的历史荣光,也来自行驶在这条路线上遇见的点点滴滴。“对我来说,公交载满了温暖人心的故事。”廖仲文说。 据廖仲文介绍,作为首条无轨电车线路,101路的车型从最初的单卡车更新至大通道铰链车,再到如今的环保电车,车型不断迭代升级,驾驶员有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乘客的乘坐体验也更好。据了解,101路最初行驶路线为越秀公园至大东门,优化调整后的行驶路线为机场路至海印桥总站。从海印桥总站出发,途经星之光电器城、白云路、越秀南路、文明路、大南路等地,为市民游客提供出行便利。 101路不仅是公共交通工具,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021年,依托林则徐纪念园禁毒教育基地的优势,101路开展禁毒宣传“进公交”活动,推出越秀区首条“禁毒专线”,打造移动式毒品预防教育阵地。2022年,该线路以“广州电车”老字号品牌为依托,打造“广东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研学专线。2024年,101路上线音乐艺术休闲体验巴士,融入“音乐艺术”“户外露营”两大潮流元素,打造“流动音乐车厢”。 如今的101路,不仅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更成为传播文化、展现城市风貌的独特窗口。 这些公交线路,“穿越”时光 5 路 5路公交车诞生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首批开通的公交线路之一。 早期的5路车行驶路线为流花桥至黄沙,流花桥位于现在的解放北路、流花路附近,是当时广州北部郊区进入老城区的“门户”,5路线在此启程。改革开放后,一波又一波的省外务工人员到广州打拼,广州火车站是他们停留的第一处“落脚点”。当时5路线北边的总站旁是省汽车站,不少旅客抵达广州后便会坐上5路线,开启在这座城市奋斗打拼的征程。 5路线车长黄忠礼说,当时在总站上客,车门旁总是挤满乘客,乘客间不时有摩擦或口角。1986年,5路线三个标兵车组和沿线12个单位共同发起“友爱在车厢”活动,掀起文明互助新风尚。“2021年,我带头发起‘这厢有礼’优质服务活动,车长主动使用敬语和手势向乘客问好,是‘友爱在车厢’的‘升级版’。”黄忠礼说。 11 路 11路线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首批开通的公交线路之一,也是第一条获得市区编码“身份”的郊区线路。 新中国成立前,广州有12条市区公交线、4条郊区公交线。郊区线中的东北郊线“沙河—文德路”是11路线的前身。在老一辈沙河村民眼中,东北郊线是一条连接郊区和市中心的公交线,进城回乡全靠它。 随着广州城区的不断扩张,郊区公交线越来越多,东北郊线改称“沙河线”,起止点不变。1953年,沙河线“升级”为获得编码的11路线,该线路仍按原沙河线行驶。 11路先后经历了数次调整变迁:20世纪70年代,11路整合榕树头线,从东山至同和,分出32路(沙河至同和)后调整为越秀中至沙河;20世纪80年代,11路起止点为天平架至越秀中;2003年~2007年,11路起止点改为天平架至珠江泳场;2007年~2016年,11路起止点为天平架至海琴湾;2016年至今,11路起止点为广州火车东站至大元帅府。 2 路 2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广州首批开通的公交线路之一,是连接荔湾和越秀两个老城区的“移动桥梁”。 自1952年开通至今,2路线历经数次调整。1986年以前,2路往返于如意坊和东风五路(今东风东路)。1986年后,2路调整行经路线,往返于市三宫(逢源路)和豪贤路。目前,2路行经路线为泮塘至锦城花园(东风东),线路全长11.7公里,途经荔枝湾、永庆坊、上下九步行街、中山纪念堂、广东大厦等地。 521 路 521路于1993年开通,总站为凰岗和石溪,穿行于白云区、荔湾区、越秀区和海珠区,全程18.1公里。该线路途经陈家祠、华林寺、上下九步行街等景点,集通勤、旅游和休闲于一体。 多年来,521路的站点设置随城市建设、市民出行需求不断调整,车辆也从传统燃油车逐步更新为新能源车。此外,521路还拓展如约业务,推出18条个性定制路线。截至目前,已开行4897趟如约定制班次,服务超14万人次。 233 路 233路线开通于1985年,线路起止站为广州火车东站总站和滘口客运站总站。该线路宛如一条纽带,串联两大重要交通枢纽,为市民和旅客出行提供极大便利。早期,233路线路布局与站点设置主要为满足当时城市东西向的基础出行需求。随着城区范围的持续扩大,233路新增并微调部分站点。

  • A1: 头版
  • A2: 特别报道
  • A3: 特别报道
  • A4: 广州新闻
  • A5: 广州新闻
  • A6: 广州新闻
  • A7: 广州新闻
  • A8: 焦点
  • A9: 广州新闻
  • A10: 经济能见度
  • A11: 经济能见度
  • A12: 家电/通信
  • A13: 家居
  • A14: 地产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B1: 新东莞
  • B2: 关注
  • B3: 时政
  • B4: 镇街
  • B5: 综合
  • B6: 金融
  • B7: 金融
  • B8: 金融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