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点检查“电鸡”超速等六方面内容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昨日下午,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年执法检查活动启动仪式,即日起市、区人大联动,围绕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号牌管理、道路行驶、停放场地及充电设施建设等环节,开展贯穿全年的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遵照省人大常委会“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安排,聚焦全市“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把《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年执法检查作为今年全市代表主题活动重要内容之一,每两个月开展一次《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集中执法检查,重点检查6个方面内容:一是销售可篡改、留后门等不符合标准、认证的电动自行车及相关配件的行为;二是销售店维修店为他人提供非法改装服务的行为;三是超速行驶的行为;四是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各种违章行为;五是不按规定悬挂号牌和其他违反号牌管理规定等行为;六是各区规划建设停放场地、充电设施情况。 启动仪式后,市、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即分别带领11个执法检查小组,分赴各区的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门店、路面执法点、电动自行车停放点等同步开展首次集中执法检查。 “通过执法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违法改装、遮挡车牌等,希望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提高管理规定的执行成效。”市人大代表杨志伟表示,在日常履职过程中,也会注重通过“代表随手拍”反映相关违法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都很重视,协力推进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推动电动自行车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市人大代表张云慨说。 市人大代表黄楚容认为,对电动自行车开展执法检查,不仅是对执法部门的监督,也是对公众的一次宣传教育。希望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的知晓度和遵守度,增强市民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 据悉,今年全市代表主题活动,除开展《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全年执法检查活动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开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城中村改造”两项专题调研活动。
-
让孩子们足不出校玩转“职业”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诗颖) 别上店长牌当一回咖啡师、穿上厨师服当一回粤菜师傅、戴上VR眼镜游博物馆……昨日,一场以“职启未来,点亮成长灯塔”为主题的教育创新研讨会在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举行。活动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职普融通平台——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启蒙职普联盟,开启了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启蒙相融合课程,展现了广州职业启蒙教育创新实践成果:让小学生足不出校即可体验各种职业,发现职业兴趣规划成长路径,为未来成长多元赋能。 职业启蒙课为孩子种下职业梦想 现场,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副校长黄国庭为朝天小学师生开授第一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职业启蒙的必要性以及职业启蒙接地气的“新玩法”,给孩子们种下职业梦想。 紧接着,校园变身职业体验馆,不同年级的孩子体验不同的职业启蒙课程:一年级孩子上《粤点匠心磨砺记》,学习粤点制作,感受粤菜文化和工匠的匠心;二年级孩子上《非遗传人职业启蒙》,在造景体验里了解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三年级孩子上《海丝茶商养成记》,通过茶艺领略海上丝绸之路的茶文化魅力;四年级孩子上《咖啡师修炼记》,体验调饮乐趣,接轨现代潮流职业;五年级孩子上《中医药博物馆职业启蒙》,探索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个课程都会上六次课,每次两课时,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启蒙课程系列。 上完启蒙课,罗仲熙同学捧着咖啡兴奋地说:“今天做了咖啡,不仅好玩,还知道咖啡师拉花的不易。” “职业概念正在孩子们心中悄悄破土抽芽。”朝天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袁慧感慨地说,“在小学阶段进行职业启蒙很有必要。这次通过社会优质资源整合,突破了职业教育的空间限制,让孩子们‘足不出校’就能接触多种职业,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去年6月,广州市教育局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成立了首批15个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暨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非遗、轨道交通、新媒体、人工智能等多元职业体验和技能展示。 位于广州市旅游商务学校的旅商研学职业体验中心便是其中之一。据中心负责人曾健允介绍,学校今年携手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香港海洋公园、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研学基地,与朝天小学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启蒙职普联盟。 在真实职业场景中锤炼综合能力 作为全国首个区域性职普融通平台,其汇聚粤港澳三地教育和研学资源,通过解构职业基因图谱,开发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启蒙相融合的系列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探秘职业内涵。 在活动的教研中,粤港澳教育专家围绕职业启蒙的“课程开发”“文化育人”等课题展开研讨。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会长吴浩宏指出:“职业启蒙是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其在真实职业场景中锤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的教育应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破解复杂现实挑战的能力。” 随着大湾区职业启蒙职普联盟的成立,一个跨区域、跨学段的育人网络正加速形成,通过整合职业院校、普通学校、研学基地及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未来创客”,让“职启未来”的灯塔照亮更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
单程仅需6分钟
信息时报讯(记者 郭展鹏 通讯员 荔宣) 一架无人机缓缓降落在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鹤洞院区广场的停机坪上,医护人员迅速从机上取出标本箱……昨日,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医疗集团无人机紧急医疗物资配送项目完成历史性首航,预示着荔湾医疗物资运输进入低空物流全新时代。 相较于传统地面运输方式,无人机送标本“点对点直达”的模式显著提高运输效率。以往,从荔湾中心医院花地湾院区出发到鹤洞院区,开车单程至少需要20分钟,而在无人机技术的加持下,这一时间被缩短至6分钟左右,效率提升超50%。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无人机能够迅速突破交通拥堵等限制,将急查生物样本、应急药品、血液和疫苗等医疗物资快速送达目的地,为紧急救治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据介绍,无人机配置有专用医疗物资装载箱,可承载10公斤的医疗物资,箱内温度控制在2℃~10℃,充分保障了物资运送的高效、安全、有效。“以往送检是用汽车转运,遇上高峰拥堵光路上就要花1小时。”荔湾中心医院院长何展鹏说,无人机低空转运送检速度快,这对检验样本质量来说是一种保障;院区检验诊断设备、人力等配置投放也将合理优化,让三院区乃至医疗集团内的患者得到同质高效的检验服务。 “目前在荔湾区开辟了两条航线,最高飞行高度不超过80米。”广州交投低空经济专班运营负责人欧勤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