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4: 文教
  • 2025“莞一夏”青少年艺术季火热开启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东莞市文化馆宣 近日,2025年东莞市“百千万·莞一夏”青少年儿童暑期公益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作为今年“莞一夏”系列活动的重磅内容,青少年艺术季成为了启动仪式中的高频“关键词”。 据悉,东莞市文化馆充分整合市镇村三级馆资源,重磅推出的“莞一夏”2025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将以“1+33+588+192”的活动供给模式,广泛吸引“小候鸟”等青少年儿童群体学习才艺,目前全市共有1000多场次的公益活动正在开展或陆续开展中,预计最终将惠及约百万人次。 聚焦“我爱艺术”,解锁暑期多元体验 今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围绕省市实施“百千万工程”关于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的部署要求,统筹调动全市文化馆总分馆的资源力量,以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更好地满足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候鸟”等群体的新期待,提升市民对东莞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家园意识,助推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活动聚焦“我爱艺术”,发挥文化馆资源优势,以艺术教育为主,以非遗、科技、自然、文学等领域的延伸拓展课程为辅,形成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多元暑期活动局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 以全覆盖姿态,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馆” 经过多年打造,东莞市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已经形成了市-镇街(园区)-村(社区)文化馆总分馆三级体系,并开始建设全市1个总馆、33个镇街分馆、588个村(社区)支馆以及192个共享文化空间的全覆盖网络。今年青少年艺术季期间,东莞市文化馆就充分依托了“1+33+588+192”活动供给模式,聚焦“我爱艺术”主题和“讲、游、学、营、演”五大板块内容。 “讲”板块,邀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开展讲座,解读艺术背后的文化故事;“游”板块推出各类研学游,串联剧场演出、非遗展厅、艺术工坊,让青少年走进文化馆、读懂艺术;“学”板块开设以艺术教育为主的多元培训课程,内容兼顾经典与本土特色;“营”板块以“夏令营”的方式让青少年在集体中成长,在艺术中收获快乐;“演” 的板块为青少年提供学习成果展示的舞台,艺术学习从此有收获、有回响。 艺术季活动还统一标识、统一海报、统一名称、统一宣传,力求覆盖更广、形式更丰、服务更优、体验更佳,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更有品质,成为市民期待的“家门口的文化馆”。 活动“量身定制”,用高质感服务助力成长 在市总馆的引导下,各镇街分馆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打破传统艺术活动的单一模式,不仅开设了舞蹈、音乐、书法、美术、手工等传统艺术培训课程,还融入了诸多创新元素,策划了舞狮、舞麒麟、龙舟、莞草编织等非遗活动,并积极寻求“破圈”,与农业园、展览馆、作家村合作举办了农耕、科普、文学等内容的沉浸式体验活动。 如寮步分馆联动28个村(社区)文化支馆,结合小主持人大赛,策划了百余场活动;茶山分馆针对家长暑期“看护难”的痛点,提供假期作业辅导服务;桥头分馆深入典型村,通过公益性低收费夏令营的模式,实现“公益托管+素质提升”目标。 活动期间,东莞市文化馆还依托自身的场馆资源,策划推出“文化馆一日研学专线”,吸引青少年儿童走进文化馆、了解文化馆,现场体验剧场优秀文艺演出展示活动、非遗展厅沉浸式体验,以及艺术培训体验课程等。 打破场馆边界,广泛发动社会力量 今年,东莞市文化馆还将以青少年艺术季为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探索政府补贴的低收费公益服务模式。以此吸引更多文化企业、艺术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给市民让利,为更多家庭提供“物美价廉”的文艺产品,解决众多家庭在暑假期间的后顾之忧,营造暖心惠民的夏日体验,合力共筑“没有围墙的文化馆”。 即日起至8月31日,“莞一夏”2025年东莞青少年艺术季还将持续推出各类精彩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主承办方将在8月底举行活动成果展示展演活动,为东莞青少年,尤其“小候鸟”群体提供展示自己成长心得的舞台。

  • 东城“莞一夏”青少年艺术季启幕

    近日,东莞东城“莞一夏”青少年艺术季系列活动精彩启幕。系列活动以“文化艺术+生态+美育”三位一体模式,为青少年打造丰富多元的暑期文化体验。活动将持续至8月底,计划开展超500场活动,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 艺术季首场艺术培训——硬笔书法班开课当天,30名青少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从握笔姿势、基础笔画学起,在墨香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家练习缺乏规范,这里的专业教学能让我掌握更多技巧。”学员朱荣烨表示,系统培训让他对书法学习更有信心。 此次艺术季内容丰富,涵盖艺术培训、美育讲座、创作体验、非遗传承、主题研学等多个板块,不仅面向本地青少年,还为“小候鸟”群体设计互动环节,通过成果展示、实践体验等形式,增强青少年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活动将同步在线上推广,扩大受益群体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深度融合东城生态资源优势,结合黄旗山城市公园、同沙湖城市公园等自然景观,推出同沙湖水上研学、生态美育讲座等特色项目。项目负责人袁嘉敏介绍,活动将把生态资源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推动文旅融合。“我们希望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让青少年在自然中感受美、在艺术中成长。” 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东城宣

  • 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式活动启动

    学习防溺水自救互救技能、体验校车安全逃生演练、了解什么是“毒”玩具、掌握文明上网安全知识……近日,2025年东莞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验式活动在中堂镇江南社区正式启动。活动聚焦防溺水、交通安全、居家安全、户外安全、辨识“毒”玩具、文明上网安全教育等多个重要领域,通过体验式学习,为百余名学生及家长带来了一场生动且实用的安全知识盛宴,引导大家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当天上午,一辆校车驶入社区篮球场,“化身”为教学“道具”,同学们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校车的构造设计。随着警示烟雾缓缓升起,同学们立刻按照指导,双手抱头、身体蜷缩,依次从应急出口有序撤离。 “原来校车的逃生出口不止车门,车尾还有专门的应急逃生门,今天看到孩子跟着演练学习了一遍,我心里踏实多了。”学生家长肖女士表示,孩子得知此次活动后,专门拉着她过来参加,“我觉得这种体验式的活动形式比单纯的知识讲解要好很多,互动过程让孩子更有参与感,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安全知识。” “未成年人不能擅自下水游泳”“不幸溺水时要保持镇定,节省体力,深吸浅呼”“可以将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每到夏天,很多同学喜欢通过玩水、游泳等亲水的方式来消暑降温,但与此同时,溺水的风险也随之提高。此次活动中,同学们借助假人教学模具、救生圈、绳索等道具,现场学习、体验了溺水时自救、施救的正确方法。 此次活动还特别针对居家安全、户外安全、文明上网安全教育等主题进行互动讲解,进一步普及安全知识,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应急能力。 一直以来,东莞市高度重视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应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及防范能力。今年,市教育局将继续联动镇街教育管理中心、社区、学校等广泛开展安全教育体验式活动,通过发动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共创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安全、呵护生命、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信息时报记者 段亚雄 通讯员 莞教宣

  • A1: 头版
  • A2: 时报调查
  • A3: 时报调查
  • A4: 特别报道
  • A5: 广州新闻
  • A6: 广州新闻
  • A7: 天天福彩
  • A8: 公益体彩
  • B1: 新东莞
  • B2: 关注
  • B3: 焦点
  • B4: 文教
  • B5: 镇街
  • B6: 综合
  • B7: 金融
  • B8: 金融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