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儿医疗中心启动儿童安宁疗护项目
初步实现安宁疗护会诊和跟踪服务流程,招募扩大安宁疗护团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安宁疗护项目正式启动。
通讯员供图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刘丽莹 通讯员 周密 李雯) 日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安宁疗护项目在该院儿童院区宣布正式启动。据悉,该项目旨在为危重患儿、预后不良或临终患儿提供全方位的安宁疗护服务,包括疼痛管理、症状控制、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和临终关怀等,并计划今年建立临终关怀示范病房,招募扩大安宁疗护团队。这也是广州地区首个专门针对儿童的安宁疗护项目。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方式

“在重症监护室,我们渴望看到生的快乐、生的希望,也希望看到有尊严的死亡。”在启动仪式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PICU的陈飞燕医生讲述了患儿鹏鹏(化名)的故事。

2017年,鹏鹏罹患急性脑脊髓炎,在ICU抢救了一个多月,挽回了性命,却遗留了严重的后遗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呼吸要靠呼吸机。而鹏鹏意识是清醒的,可以对着妈妈笑、哭。鹏鹏父母克服困难,坚持治疗,最终将鹏鹏接回了家。

2022年的一天,陈飞燕接到了鹏鹏妈妈的求助短信。鹏鹏妈妈说,鹏鹏反复住院,家庭的经济承受不了,连续工作5年的呼吸机也出现了故障。后来,陈飞燕得知,鹏鹏在去年5月去世了。“他是在家里走的,我很难想象他是怎么在家里走的,家里有老人、有父母,还有小5岁的弟弟……”

这件事给了陈飞燕很大的触动。

陈飞燕介绍,安宁疗护并不仅仅是临终关怀,而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方式。安宁疗护又叫姑息治疗,旨在针对危重患儿、预后不良或临终患儿,最佳地管理其各种临床症状,提供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护理支持,最终以提升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并满足其在疾病各个阶段的需求。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韦建瑞表示,儿童安宁疗护项目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是一个中心能完成的,需要与各类社会资源、与基层医院进行合作。

据介绍,该院每年死亡患儿200~250例,安宁疗护项目预计年服务患儿700~1000例。

提供舒适护理和心理支持等

据介绍,儿童临终关怀包括疼痛管理、症状控制、心理支持、社会支持和临终关怀等,比如药物镇痛,提供安静、光线柔和的病房环境,音乐疗法,提供舒适的体位和治疗性抚触,以及清洁、袋鼠式护理等。

该中心安宁疗护团队由多学科成员组成,包括姑息治疗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项目协调员、康复/呼吸治疗师和团队顾问等。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九方面,包括建立症状管理和舒适护理服务、建立社工辅导服务、建立情绪辅导服务等。

该院PICU驻点社工谢燕彬介绍,作为安宁疗护团队成员,医务社工的主要角色是倾听者、陪伴者以及辅导者。“我们要陪伴家属,做好医患沟通的桥梁,让患儿在最后阶段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也为悲伤家属提供一个宣泄的出口,并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资源链接或咨询。”

“启动安宁疗护项目,为目标患儿及家属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安宁疗护服务,从而减轻他们的身心痛苦,提升生命质量。在面对生命终点时,能够拥有尊严和安宁。” 陈飞燕介绍,2024年安宁疗护项目将建立临终关怀示范病房、建立三院区移动临终关怀病房、优化整合临终关怀流程,逐渐建立安宁疗护体系,招募扩大安宁疗护团队,以及初步实现安宁疗护会诊和跟踪服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