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名记者e路行 奔赴“幸福百千万”
为展现广州“百千万工程”的典型和亮点,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信息时报社,共同策划推出“幸福百千万——百名记者蹲点调研采访‘百千万工程’大型融媒体项目”,讲述“百千万工程”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故事。 主承办单位将联合启动项目出征仪式。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整合派驻在各街镇的百余名一线记者,作为“观察员”“见证官”深入调研,采访当地群众、基层工作者、返乡创业青年、企业家代表等,讲述“百千万工程”实施后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在全市145个镇街公众号设置“幸福百千万”专栏,通过文图、视频等多元形式,动态滚动报道广州“百千万工程”的典型和亮点、看点,长期动态记录“百千万工程”为镇街带来的变化和发展,推送本区域“百千万工程”的调研报道。 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李丹 韩春华 曾文秀 黄林宜 区翼旗 黄丽霞 吴美芬 崔小远 黄冠柽 梁启明 李龙 喻先晶 从高科技冷链到璀璨夜经济,再到绿色生态农业,无一不是花都区“百千万工程”生动实践的缩影。我愈发感受到,“百千万工程”不是简单的数字目标,而是创新火花点燃的发展引擎,更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写照。 ——微社区e家通驻花都区记者 崔小远 街道路面干净整洁,桥底空间变身口袋公园……白云区三元里街处处可见“洁净美”,这些都是街道将民生微实事作为“百千万工程”重要抓手的生动体现。 ——微社区e家通驻白云区记者 喻先晶 我在深入越秀区基层一线采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百千万工程”的成效及其意义所在。尤其是我看到许多青年乘势而为、拼搏进取,他们以“青春之我”谱写“青春华章”,在广阔天地中施展青春作为。 ——微社区e家通驻越秀区记者 黄丽霞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我在荔湾区海龙围科创区看到,曾经的荒废地如今已成为一座极具现代化和生态性的科创产业园。道路两边,林立的写字楼透着满满的科技感,“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更是打造出绿意盎然的园区环境。 ——微社区e家通驻荔湾区记者 梁启明 对于“百千万工程”,我是记录者也是亲历者。在海珠区赤岗街新鸿社区,我亲眼见证了广州塔景区全域服务治理项目给社区带来的巨大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福祉的提升……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微社区e家通驻海珠区记者 吴美芬 推进“百千万工程”,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答案。比如停车难问题,南沙区南沙街道金洲村选择“围院式管理”,将整个村子变成一个大停车场;南沙街道板头村则活化利用山边空地兴建便民停车场。答案虽然不一样,但每个答案自有它的闪光点。——微社区e家通驻南沙区记者 区翼旗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从化区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踏入从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起伏的青山和潺潺的溪流。从化在生态保护上狠下功夫,让绿色发展理念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 在乡村振兴方面,从化同样成绩斐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通过打造六大10亿级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此外,积极探索“点状供地”模式,成功撬动辖区文旅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微社区e家通驻从化区记者 黄林宜 街坊家门口的公园、果园、花园美了,背街小巷整洁了……每一处人居环境的改善,都让百姓得到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正是黄埔铁军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生动实践。 ——微社区e家通 驻黄埔区记者 李龙 在报道“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我深感“田野调查”的重要性。只有深入一线,亲身感受,才能捕捉到那些最真实、最生动的故事。 增城区正果镇蒙花布村,作为广东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落,这颗北回归线上的明珠正逐渐崭露头角;增江街大埔围村也迎来新生:从昔日的小乡村蜕变成今日的“网红村”,背后是“百千万工程”的推动和村民的不懈努力。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田野,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实地感受时代的脉搏,探寻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可能。 ——微社区e家通驻增城区记者 曾文秀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天河区绿美生态建设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如绿色珍珠般点缀在城市街角的“口袋公园”就是其中一个亮点,它成为一张亮丽的“绿美”城市名片,展示出广州的生态和谐之美。 ——微社区e家通驻天河区记者 黄冠柽 竞标争先冲冲冲!我深深地感受到,番禺正在以头等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人气财气烟火气热辣滚烫。 在洛浦街丽江社区,醉心湖里的大白鹅悠闲自得,健身广场上的孩子们嬉戏打闹,原本闲置破旧的墙体也变成文明宣传阵地;在石楼镇亚运城社区,居民自发筹备组建龙船会,今年端午节前将举办龙舟邀请赛;在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新能源汽车历经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序,通过质检有序下线…… 不断蝶变的社区环境,愈发火热的传统文化,持续提升的产业动能……五月的番禺,就如开得正盛的凤凰花,在“百千万工程”中盛情绽放。 ——微社区e家通 驻番禺区记者 韩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