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山南海:以“百千万工程”书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信息时报记者 林丹 通讯员 南宣 5月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报了2023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佛山市南海区在全省15个创先类区中获评优秀等次,成为4个获此殊荣的地区之一。 恰逢其势,倾力施为。作为全省唯一的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南海以头号工程的高度、力度和强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区域对口帮扶协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 深化土地要素改革 重塑城乡发展新格局 “百千万工程”,瞄准的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服务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土地资源要素流动、空间布局优化为路径,重构土地利益格局,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南海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百千万工程”最有力抓手,从“一个南海”的全域治理视野,全域谋划、全域布局、全域整治,以大空间驱动大发展,不断延展土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城乡连续体实现“要素—结构—功能”的全面转型。 为破解用地碎片化、产出效益低的问题,南海在全省率先推出地券、房券、绿券“三券”制度,探索构建利益平衡机制,逐步实现国土空间的腾挪归并。具体而言,即以“地券”建立周转“指标池”,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通过“房券”补充实物补偿,保障村集体可持续收益;用“绿券”平衡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鼓励边角地整治。 活鱼需在水中看,改革亦要在实践中找答案。去年11月,南海首个“三券合一”改造项目在里水镇逢涌村落地,项目采取“全域整治+生态修复+低效建设用地腾退”模式进行复垦复绿。经过综合改造,这里生态环境变美,安全隐患消除,经济收益提升,焕发出全新生机。 破而后立,晓喻新生。自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来,南海先后出台了70多份创新政策,持续推动农业、生态、城镇和产业四大空间合理分区,连片集聚,打造出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华穗耘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大批示范项目,在重塑城乡格局的同时,也为南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是发展之基、城市之本、富民之源。产业振兴不仅是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切入点,也是解决镇村内生动力不足的有效途径。如何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南海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对此,南海发出了“立战新产业发展之柱、破传统产业转型之困、蓄特色产业集聚之势”的最强音,提出在“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基础上,构建包含高技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高水平农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的“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以新型工业化之路勾勒产业振兴新图景。 今年1月,装机规模为300兆瓦/600兆瓦时的宝塘电网侧独立电池储能站在南海狮山镇投运,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度清洁电能;2月,全国首个生活垃圾制氢项目落户狮山镇,达产后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约500吨,每小时可产生纯度达99.97%的绿氢超9100标立方米;3月8日,第十八届全国锦鲤公开赛在国内知名的蝴蝶兰产销中心里水镇举办,吸引500多家观赏鱼养殖企业、水族器材生产企业参与。 一个个项目和活动的落地,为南海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与此同时,一场围绕产业创新提质的“大技改”也在南海企业中加速推进。数据显示,2023年,南海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立项370多个,其中,有11家企业技改备案计划总投资超过2亿元,彰显出传统产业向“新”求变的信心和决心。 科技链、创新链,支撑起了南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放眼南海,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都在向“新”聚力,聚“链”成群,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不断为南海的产业振兴赋能添彩。 坚持塑形铸魂并重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和美乡村”是对美丽乡村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百千万工程”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重要内容,旨在推动乡村现代化从内到外、由表及里的飞跃,让城市和乡村实现各美其美、协调发展。 绘画“上墙”,是漫步南海村居时不可错过的一景。这些彩绘作品主题丰富,有历史故事的描述,也有风土人情的展示,还有政策理念的宣传。一幅幅色彩绚丽、构思巧妙的画作,既营造出了“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别样美感,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群众的精神土壤。 靓丽的“面子”更需深厚的“里子”。在做足“微改造、精提升”绣花功夫的同时,南海还巧借艺术“东风”,将艺术家吸引到乡村施展才华,以乡村美学唤醒乡村潜能,聚南海文化之力,铸乡村振兴之魂。 5月3日晚,“吾舞”国际舞蹈节在南海丹灶镇罗行圩粮仓举办,舞蹈《XIXU》以行进式演出的方式,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国际范与乡土情交相辉映的高水准表演。活动发起者彭宇是南海文产特派员之一。目前,丹灶共成功引入了18名文产特派员和15个文产特派员项目。以“文产特派员”制度为牵引,南海正不断推动高端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向农村覆盖,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精神势能。 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南海锚定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目标,精心打造了艺术四季品牌。2024南海艺术四季已于日前启动,分设春·颂、夏·翩、秋·绘、冬·萃四个篇章,预计共开展25大项活动,涵盖艺术展演、文艺赛事、精品展览、阅读活动、惠民培训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口帮扶协作 共促区域合作新篇章 如果粤港澳大湾区是“海”,那么粤东西北地区则是“山”,深化“山海”协作、推进“山城”融合,把珠三角的城市功能不断拓展到粤东西北的农村和山区,是“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创新的一大亮点。 在对口帮扶协作上,南海坚持“帮扶”与“合作”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紧紧扭住产业帮扶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培育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激活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经济发展“动力源”,展现了全省城乡区域协发展中的“南海担当”。 4月24日,南海区绿色健康食品集中采购中心启动运营,同日,云浮市云安县、肇庆市德庆县和封开县、茂名市电白区和高州市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亦正式揭牌,在扩大南海集采圈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帮扶协作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展销渠道。 在5月21日举办的南海区建筑建材产业订单对接会上,“山海”再次牵手。活动现场,云浮市利机石材有限公司签约入驻南海集优采购平台,德庆县兆业商贸发展有限公司、封开县公有资产发展有限公司等多个对口帮扶地区合作意向项目也正式签约。当日,对接会还设置了德庆、封开专场,进一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产业协作。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一幅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彩画卷,正在南海不断铺陈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