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时报讯(记者 梁海祥) 记者近日获悉,目前,不少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均上调了期限、额度并降低了利率。业内分析指出,个人消费贷款的“升级”将有助于发挥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但个人申贷仍要基于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将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
近期,多家银行积极“升级”旗下消费贷款产品。如中国银行旗下全线上信用消费贷款“中银E贷”产品的最高额度提高至30万元,年化利率从3.1%起步,并支持还本付息,到期还本;而其旗下的“随心智贷”产品的最高额度则提高至50万元,并将贷款期限从最长3年延长至最长5年。工商银行旗下的“融e借”产品的最高额度同样提高至3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7年。而招行的热门贷款产品“闪电贷”也于近日推出了相关优惠活动,最高额度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并将贷款期限延长至最长7年,利率仅从2.58%起步。
利率方面,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监测的数据,2025年2月,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为2.91%,环比下跌7BP(基点,下同),同比下降28BP。 其中,国有行消费贷最低可执行利率平均水平为3.04%,环比下降11BP,同比下降26BP;股份制银行消费贷最低可执行利率平均水平为2.80%,环比下降4BP,同比下降31BP。
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指出,全国性银行线上消费贷平均最低可执行利率呈持续下行趋势,这是由于LPR基准利率下行,直接压降银行贷款定价基准,此外,部分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压力有所缓解也起到关键作用。
据悉,本轮消费贷利率下调始于2024年四季度,并在2025年元旦前后形成集中调整趋势。跌势延续到今年3月份,不少银行的消费贷利率还在继续下调。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都已低于3%,个别银行的消费贷利率甚至下探至2.5%左右。
新闻背景
今年3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已印发通知,从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出发,提出优化消费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助力提振消费。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金融机构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消费服务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
提醒
个人切不可因额度高、利率低就随意贷款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信息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消费环境、商品价格、居民收入等都发生了变化,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上限、延长贷款期限并适当简化对资金用途、流向管控要求,确有必要。适当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合理延长贷款期限,放宽相关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消费金融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居民大宗消费需求,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对消费者而言,董希淼也提醒,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切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就随意申请。
不过,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还指出,消费贷利率下探将进一步挤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盈利空间,还可能引起零售贷款不良率抬头,如多头借贷和资金挪用风险暴露,增加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