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引进的顶尖人才最高支持1000万元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丹) 根据《广州市天河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人才激励办法》,近日,天河区启动2024年政策申报受理工作。在资金支持方面,该区推出14项政策举措,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除资金支持外,该区还为人才提供7类服务保障措施,营造“宜居宜业宜创”的环境。 14项政策举措“扶持更有力” 该人才政策突出尖端人才引领,新引进的顶尖人才,可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特别顶尖人才还可按“一事一议”方式,在人才支持、项目资金、团队保障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企业新设立的院士工作站,给予最高100万元建站经费支持。成功申报入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给予最高每人100万元支持。推动骨干人才奋进。对天河区重点扶持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领导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的创新企业领导者,分别给予最高每人100万元、50万元资金支持。新引进的重点招商项目团队,还可获得每人10万元资金支持。 政策强化新锐人才引培,符合条件的新创业海内外人才,可获10万元资金支持。企业新设立博士、博士后工作站,最高可获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支持。新进站博士后、博士研究人员以及天河区期满出站后的博士后人才,按相应类别进行资金支持。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才荐才,最高可获100万元资金支持。促进基础人才强基。企业新引进或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文化体育竞技人才,最高可获20万元资金支持。对新纳入本区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重点基础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最高可获150万元资金支持。 7类服务保障“覆盖更全面” 除资金支持外,天河区还为人才提供“宜居宜业宜创”全链条配套保障服务。本轮重点人才激励办法,天河区根据人才能力水平和获政策支持的情况,将受本区政策保障的人才分为A、B、C、D四个类别,按照不同类别,提供7类服务保障措施,包括:天河人才港提供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促进人才安居的人才公寓保障;统筹人才绿卡和人才入户资源保障;满足各层级人才子女教育的服务保障;“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保障;涵盖体检、疗养、研修的健康服务保障;免费提供的5大科研会展场所保障等。 本轮政策申报,申报人只需登录“广州市天河区政策兑现服务平台”(http://thzwb.thnet.gov.cn/policy),根据提示选择相对应支持进行申报。申报采取全程网上办理,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同时简化申报材料,缩短审批时间。其中,尖端人才培育、基础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3类支持为天河区新一轮人才政策免申即享类,精准匹配符合政策条件的人才,无需人才主动申办,即可实现政策和服务精准直达。
-
办好民生“微实事” 提升居民“微幸福”
信息时报讯(记者 吴美芬)民生无小事,小事关民生。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海珠区昌岗街道着眼于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质量,将民生实事做细做实、积微成著,用一件件小事聚民心,用一桩桩实事解民忧,让为民办实事有“态度”更有“温度”。 一枝一叶总关情 修剪树枝解民忧 “这树木长到窗户跟前了,阳光都照不进来,刮风下雨时存在安全隐患,盼望社区能够帮忙解决。”接到穗花北社区居民的诉求后,昌岗街道启动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网格员和居住地党员动态摸查,收集辖内社区缺乏管养的树木情况,随后联系专业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到现场核实,最终根据树木长势和遮挡等情况商讨制定修剪方案。 同时,昌岗街道通过发布公告、联系楼长等方式,向居民宣传修剪工程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在保障公共安全和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对27棵树木进行养护修剪。修剪期间组织专人专车及时清理,确保修剪一处清理一处,保证作业现场干净整洁,不影响居民出入方便。 楼院内杂乱的树枝被清理干净,不仅解决了遮光问题,也营造了舒适的宜居环境,把居民的烦心事解决了,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情系群众出行事 修路便民暖人心 慎德里社区崇礼大街与慎德里中路的转角处是德怡居小区、仁义礼大街、大市直街等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该处有历史遗留台阶、围墙等问题,且处于上下坡位置,转角窄度不足一米,来往车辆较多导致发生拥堵、剐蹭等纠纷,道路改造升级、改善出行条件成了群众的迫切诉求。 慎德里社区党委情系群众出行事,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道路改造工程,前期做好道路设施排查工作,组织会议征询群众意见进行公示,号召链接职能部门、施工单位、社会力量现场勘查、协商共议、联同协作,制定改造方案,通过拆除废弃台阶、围墙,重新填平坑洼地与修补路面,安装反光镜和减速带等方便群众出行。 路面变得平整、宽阔,进一步提升道路行车能力及群众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让社区的道路“越走越宽”,铺好群众“舒心路”。 扮靓城市微花园 提升群众微幸福 在穗花新村村口,一片曾长期被杂草和建筑垃圾占据的绿化带如今已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让社区居民眼前一亮的微花园。 绿色是城市动人的底色,也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之一。昌岗街道把办好民生微实事与推进“百千万工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网格员、在职党员在大街小巷巡查,同时在社区微信服务群收集居民诉求,聚焦群众期盼,切实解决民忧。最近接到居民反映,社区一闲置拐角处存在杂草丛生、孳生蚊虫、共享单车乱扔的情况。 昌岗街道联同绿化所进行实地察看,听取改造建议,设计绿地提升方案,因地制宜以“绣花”功夫打造具有昌岗特色的精品绿化空间,整理移植原有杂乱植被,换种植56棵乔灌木等品种植物营造新的景观层次和色块,提升舒适宜居的生活圈,以方寸之美为老社区增添新活力。 聚焦群众身边的“小问题”,满足群众眼中的“小期盼”。昌岗街道深耕一系列的“微实事”提升群众的“微幸福”,用满满的服务温情,让群众诉求被看见、被解决。下一步,昌岗街道将持续关注居民身边事,让居民“心事”变成“实事”,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
在诗词中读懂红色故事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刘思铭) 近日,越秀区图书馆“广府学堂”系列讲座之《红色印记——杨家祠与杨匏安》精彩开讲。本期讲座由岭南诗社研修院顾问仇焯基主讲,吸引众多读者参加。 仇焯基介绍,越秀区红色资源丰富,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68处,红色革命遗址31处,其中全国文物保护单位8处,占全市总数的72%,红色旅游资源点124个。其中,位于越华路116号的杨匏安旧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理论家和杰出革命家杨匏安在广州的主要居住地。 仇焯基为大家介绍了杨匏安作为“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爱党爱国的情怀、刚正不阿的品质、清正廉洁的操守,并介绍了杨匏安的著名诗词。据介绍,杨匏安最著名的诗词是《示难友》,他的诗词作品表现出坚守初心、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廉洁风骨。仇焯基以杨匏安的诗词作品为红线,通过诗词赏析,串起杨匏安的生平大事,娓娓道来,这种“在诗词中读懂红色故事”的讲述方式受到现场听众的热烈欢迎。 讲座结束后,一位家长分享道:“今天的讲座很生动,让我和孩子更深入地了解杨匏安的诗词和故事。这场讲座既有诗词之美,又有故事之美,我和孩子深受感动。杨匏安虽已离开,但他的革命精神如同明灯一般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