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8: 读懂广州
  • 三家巷 何处寻

    □A08~A09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霞 A08~A09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胡瀛斌 西关大屋、广绣服饰、悠扬粤剧……9月,改编自同名小说的话剧《三家巷》在广州大剧院首演,随着大幕拉起,一幅浓郁的岭南风情画卷徐徐展开。在每个老广的记忆中,都有一条“三家巷”,作家欧阳山用通俗、绵密的笔触带领读者走进风云变幻的历史,感受百年前广州有志青年高扬的理想情怀。近日,记者重温经典,走进小说《三家巷》原型地、欧阳山故居、电影《三家巷》外景拍摄地,揭开《三家巷》背后的故事,一览“广东社会百科全书”的魅力。 寻迹“三家巷” 百年前广州曾有四条“三家巷” 欧阳山创作的《三家巷》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广州三家巷住着互有姻亲关系的陈、周、何三户人家。作者将人物置于沙基惨案、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风雷激荡的历史事件之中,对他们进行典型性描写和深入剖析。其中,着重表现了周炳、区桃、陈文婷等青年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周炳,他在革命思想的引领下,在残酷的现实中逐渐觉醒,怀着对区桃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书中描写的三家巷,到底在哪里?这是读完小说后,最多人抛出的问题。原著中对三家巷的位置有过这些描写:“它位置在广州城的西北角上,北头不通,南头折向东,可以通出去官塘街,是一条地势低洼、还算干净整洁的浅巷子。”“在西门口一带,附近有周炳常去玩的将军前广场和光孝寺。”“出三家巷,往南不远,就是窦富巷。” 根据《广州地名古今谈》(第二辑)的记录,20世纪20年代,广州有四条叫“三家巷”的小巷,一条在海珠南路的三府前街,一条在百灵路今知用学校旁,一条在小北路,一条在德政北路的万安里。 上述提及的四条三家巷,今天还存在吗?据《广州地名古今谈》(第二辑)介绍,为了改变异街重名的混乱情况,1931年街名进行了调整。除三府前街的三家巷保留原名外,其余三条三家巷一律更名。其中,百灵路的改为三春巷,小北路的改为三省巷,万安里内的则更名三光巷,均已不存。位于三府前街的三家巷在1982年并入三府前街。 小说《三家巷》原型地文化味浓 结合小说描写特征,后经多方考证,小说《三家巷》原型地指向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惠吉东、惠吉西一带。 红砖绿瓦,树影婆娑,古色古香……日前,记者来到旧南海县社区,踱步于此,感受缕缕微风;一步一景,只见道路两旁矗立着古朴的建筑,宁静惬意。 旧南海县社区东起解放路,南靠中山路,西至旧南海县街,北至福泉街,位于五仙观—怀圣寺—六榕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 行至惠吉东路21号,三家巷博物馆映入眼帘,这里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角度进行设计,重现小说里周、陈、何三家的门口庭院。市民游客可到此参观,了解《三家巷》与广州的故事。此外,旧南海县社区内还有一面浮雕,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小说中的历史画面,具有教育意义。 旧南海县社区历史文化遗存较多,包括清代将军府遗址、《大公报》报社旧址,还有具有岭南民居特色的华侨房屋建筑群,美丽的街区环境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到此拍照打卡。 梅花村周家巷…… 都留下“三家巷”印记 欧阳山原名杨凤岐。他从1957年正式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一代风流》第一卷《三家巷》。195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同时出版单行本的第一版,此后连续印刷8次,发行共30余万册。小说很快传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各地读者认识广州的一扇窗口。 欧阳山在梅花村小区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他修订重整了《三家巷》。日前,记者从杨箕地铁站E出口出来,行至梅花村36号,眼前一栋小洋楼正是欧阳山居住过的地方。他逝世后,旧居门前的花园被命名为欧阳山广场,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尊由雕塑家潘鹤创作的欧阳山石像。“这个广场是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大家在这里下棋、聊天,小朋友在这里玩耍,生活气息浓郁。”居民徐女士说。 《三家巷》原著丰厚的思想底蕴和浓郁的广府韵味,为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电影《三家巷》由珠江电影制片厂于1982年摄制,越秀区六榕街盘福社区周家巷是《三家巷》电影的外景拍摄地。2008年,广州粤剧院前身广州粤剧团将小说《三家巷》改编成同名粤剧,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和黎骏声领衔主演。2021年,广州粤剧院全新创排青春版《三家巷》。今年9月,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制作演出的话剧《三家巷》首演。 走进“三家巷” 西关大屋乞巧风俗广式美食…… 书中可见浓郁岭南风情 《三家巷》充满浓浓的广州风情,为人们了解那个年代的广州社会风俗和城市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品读《三家巷》,宛如打开一幅百科全书式的岭南风情长卷,风雷激荡的历史事件、充满韵味的民俗风情、街头巷陌的人间烟火尽收眼底。 故事里,区桃在“沙基惨案”中牺牲,周炳因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省港大罢工中,周炳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蜕变为有坚定革命信仰的战士……这一幕幕串联起发生在广州这片热土的重大历史事件。红色是广州的底色,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曾见证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青春与激情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作为一部地域色彩十分浓郁的作品,《三家巷》立足岭南文化,老城西关一带的街坊邻里、人际网络和风俗民情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欧阳山写西关大屋“三边过、三进深,后面带花园,水磨青砖高墙,黑漆大门,酸枝‘趟栊’,红木雕花矮门,白石门框台阶。”《幸福的除夕》一节中,作者写周炳、区桃、陈文婷几个少年在巷子里游逛卖懒,谈谈笑笑,他们一路走一路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不懒!”家家户户都敞开大门,门外贴着崭新对联。欧阳山对乞巧民俗的描写更是细致,“区桃把她的细巧供物一件一件摆出来,有丁方不到一寸的钉金绣花裙褂,有一粒谷子般大小的各种绣花软缎高底鞋、平底鞋、木底鞋、拖鞋、凉鞋和五颜六色的袜子,有玲珑轻飘的罗帐、被单、窗帘、桌围……” 开在同福西的中草药铺,到将军前大广场看戏,珠江上来回穿梭的帆船,乘坐荔枝湾游船领略西关风情,重阳节到白云山登高,到惠如楼、西园酒家吃饭……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充满广式风情的地点、美食、习俗、文化俯拾皆是。可以说,《三家巷》就是一部有关广州民居建筑、节日庆典、特色饮食、婚丧习俗、儿歌俚语的“社会百科全书”。 街坊说 今年80岁的街坊洪叔:回忆起中学时代阅读《三家巷》的情景,“那个时候,班上的同学都在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主角,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广州,周炳、区桃等几个年轻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还提到,书中对广州民俗文化活动的描写细致入微,尤其是书中对乞巧民俗的刻画非常生动。 旧南海县社区街坊达叔:看过《三家巷》同名电影与粤剧,“电影与粤剧中的广州元素,我觉得非常熟悉,我在旧南海县社区生活了很多年,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生活非常惬意。” 市民陈小姐:“《三家巷》小说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广州生动的描写。看到熟悉的地名和充满岭南韵味的民俗风情,我感觉特别亲切。”尤其是看到主人公投身革命,她更感受到无数革命先辈的爱国热情,“《三家巷》具有高度思想艺术价值,值得大家阅读,品味经典。”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广州新闻
  • A4: 要闻
  • A5: 专题
  • A6: 广州新闻
  • A7: 区区无小事
  • A8: 读懂广州
  • A10: 综合新闻
  • A11: 家电/通信
  • A12: 地产
  • A13: 金汇理财
  • A14: 家居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B1: 新东莞
  • B2: 时政
  • B3: 时政
  • B4: 镇街
  • B5: 综合
  • B6: 金融
  • B7: 金融
  • B8: 金融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