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庭+仲裁”一站式快速解决纠纷
“没想到只要5天时间就领到钱了!感谢法院和仲裁庭,让我们这批劳动者顺利在节前拿到了工资,真的是太感谢了!”9月30日,12名劳动者连番对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万江仲裁院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就在5天前,南城法庭与万江仲裁庭一次性高效联合化解12名劳动者讨薪难题,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们也顺利在国庆节前领取到了报酬,切实将“纸上权利”兑换成“真金白银”。 劳动者胡某、陈某、张某等12人本在东莞市万江街道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工作。但近期该用人单位一直拖欠工人工资,造成了他们生活上的困难。9月26日,该12名工人来到万江街道劳动仲裁庭反映情况。考虑到临近国庆假期,仲裁庭马上联系案涉公司的实际经营者到场化解纠纷。与此同时,万江仲裁庭将该情况通报给南城法庭,双方迅速启动此前搭建的劳动纠纷“诉—裁—执”闭环多元解纷模式,由南城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吴丽冰法官团队与调解员陈嘉琳、沈俊花到场主动靠前处置,争取在节前联合化解该纠纷。 调解过程中,由于欠薪的人数较多,工人情绪较为激动,南城法庭与仲裁庭采取“背靠背”调处纠纷:一方面由仲裁庭摸清及排查每位劳动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欠薪金额;另一方面由法庭详细梳理案情,对用人单位进行法律释明以及讲清恶意欠薪的法律后果。在核对证据材料无误、确认欠薪事实后,经过法官团队和仲裁调解员的共同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由经营者分期支付劳动报酬,高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信息时报记者 叶虹 通讯员 吴丽冰
-
东莞社会治安平安稳定
国庆长假期间,东莞公安始终奋战在节日安保第一线,用辛勤与汗水,换来节日平安祥和。 节日期间,东莞公安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调控全市警力立体布防、全时响应,全面落实显性用警、动态布防。东莞公安还梳理出全市各人流密集场所,根据区域警情、人流情况,动态安排警力落实针对性巡防勤务,全力确保社会治安平稳。 东莞交警提前研判分析假期交通形势和群众出行特点,强化路面管控和疏堵保畅工作,确保不出现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全力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和群众出行安全。 同时,全面加强场所管理。严密落实对娱乐服务场所,以及民爆物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治安检查、消防监督工作,全力确保市民娱乐和生产经营场所安全。对节日期间批准举办的大型活动,切实强化安保措施和警力部署,并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组织核定各旅游景区、人流密集场所最高人员安全容量,强化驻守安保,确保市民出游安全。信息时报记者 叶虹 通讯员 管萱萱
-
谢岗两公园游客超十万
国庆假期,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景区与银山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了东莞及周边城市市民出游的热门选择。据谢岗镇统计数据,10月1日至10月7日,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75000人次。 银瓶嘴被誉为“东莞第一峰”,海拔高达898米,景区内山高水长、碧潭起伏,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国庆期间,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景区又迎来了人气“高峰”,来自东莞周边镇街及珠三角城市的游客络绎不绝。10月1日至10月7日,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75000人次。其中,10月2日,景区游客量达到最高峰,入园人数约20000人次,入园车辆约5000车次,充分展现了谢岗景区作为热门旅游景点的魅力。 目前,谢岗建成区绿地率达37.93%,绿化覆盖率达39.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3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8.2%,一幅“生态绿城”的画卷向市民敞开怀抱。 国庆期间,谢岗镇的银山湿地公园也成为市民的旅游热点,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游客们漫步在亲水栈道。据谢岗镇统计数据,10月1日至10月7日,谢岗镇的银山湿地公园入园游客约为28000人次。 据了解,银山湿地公园总面积为105公顷,以“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海绵城市、小鸟天堂”为建设目标,成为了恢复自然生态、湿地保育涵养、科普教育基地和市民休闲旅游的市级湿地公园。 信息时报记者 刘桂平 通讯员 谢世金 谢岗宣
-
万江中堂两地创建“无讼社区”
□信息时报记者 叶虹 通讯员 胡敏怡 为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以“无讼社区”创建为重要抓手落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党建引领,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南城法庭、中堂法庭分别与当地社区建立“无讼社区”,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近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政治部、南城法庭、万江司法分局共赴万江社区,与社区党委开展结对帮村暨党建共建活动。 将矛盾就地化解 在万江社区“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揭牌仪式上,万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伟楚表示,万江社区“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的创立,为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启新的起点,更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接下来,万江社区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加强法治教育,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无讼社区”成为万江的一张亮丽名片。 就在此前,南城法庭与万江司法分局共同向万江社区发出“无讼”公约及宣传手册,指导社区构建纠纷化解的《村规民约》,倡议社区居民多样化表达诉求,将矛盾就地化解。 通过前期碰头沟通,法院了解到社区群众和企业对土地和房屋租赁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防范能力,为此,南城法庭安排资深法官李艳婷结合万江社区纠纷特点开展“无讼”讲堂,以租赁合同的要件、效力、无效的法律后果、房东义务、常见纠纷为主线,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讲解相关法律规定。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法律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创立万江社区“无讼社区创建示范点”,是东莞第一法院南城法庭与万江司法分局落实“庭所共建”经验,探索“合·和”多元解纷工作法的又一重要举措。2023年以来,双方共同在万江街道化解诉前纠纷7000多宗,成功调解纠纷4000多宗,涉及标的3.02亿元,辖区内万人成讼率逐步下降。 建立“无讼社区” 就在不久前,中堂法庭联合中堂镇平安法治办、中堂司法分局、中堂人社和医保分局与中堂镇江南社区建立“无讼社区”,通过共建激活整合各方解纷资源,实现纠纷预防、排查、引导、调处和诉调对接的闭环解决,让司法服务和社会治理落地社区,使得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 此次建立“无讼社区”,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基层治理的优势,加强沟通协调联动,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着力实现前置化解和窗口办结,减少矛盾纠纷向诉讼渠道聚集。同时,在优化村规民约、加强风险预警、强化矛盾调处、加强普法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社区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努力实现“少讼”甚至“无讼”的目标。 据了解,江南社区作为镇“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探索出“自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模式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聚焦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于今年7月升格为省典型培育村。 东莞第一法院党组书记、机关党委书记、院长林辉芳表示,创建“无讼社区”,是法院与社区党委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东莞第一法院持续推进结对帮村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