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金融办: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

2024年以来,中共东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下称“东莞市委金融办”)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竭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严守风险防控底线,全面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及高质量发展,东莞市委金融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办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以一系列金融服务“组合拳”,助力东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系列“组合拳”,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首先,大力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数字金融促进信用贷款投放,依托“信易贷”“粤信融”“中小融”等数据共享平台,完善中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加大对小微企业首贷、续贷和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截至10月末,“中小融”平台东莞累计注册企业数40658家,企业累计向25家入驻金融机构申请融资11790笔,总额达193亿元,授信余额76.82亿元。

其次,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带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稳中有降,10月,东莞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比上月下降3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0个基点。推动辖内银行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展“总对总”合作,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企业的融资增信支持力度,不断加强深化银担合作,对应融资担保费率不高于1%。截至9月末,东莞注册的融资担保机构的批量化担保业务当年放款1570笔、同比增长673.40%,合计金额25.685亿元、同比增长450.79%。

此外,资本市场持续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发掘企业上市后备资源。聚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等优质企业,组织镇街园区发动符合产业政策、成长性好、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且有上市意向的企业申报,有序开展资料审核和现场评审准备工作。目前已累计认定了十八批共506家上市后备企业。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全面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全市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截至10月末,东莞本外币贷款1.93万亿元,同比增长4.8%,本年新增贷款867亿元,居全省地级市第2位;本外币存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9.1%,本年新增存款2218亿元,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

截至目前,东莞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168家,其中银行机构48家、证券期货机构53家、保险机构67家。地方金融组织有小额贷款公司12家、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机构9家、融资租赁公司法人机构8家、典当行法人机构45家、纳入监管名单商业保理公司2家,金融机构密集程度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其次,全市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持续扩容。截至10月末,新增A股上市企业4家,增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全国第五,推动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6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84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9家,全市挂牌企业总数达80家,增量全省第一,总量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2024年9月,东莞资本市场三十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本次活动不仅为东莞资本市场“庆生”,表彰一批为东莞资本市场奉献多年的上市群体,还正式发布《智造传奇——世界工厂30年资本跃升录》新书,记录东莞资本市场30年的风雨之路,致敬东莞资本市场的建设者和参与者。

此外,以金融“活水”持续助企纾困。将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政策延长实施至2027年末,对东莞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最长10个工作日、单笔金额最高2亿元的转贷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10月末,累计向853家企业发放了3409笔短期贷款用于转贷,金额合计1099.69亿元。

同时,大力推动金融领域双向开放合作。支持东莞银行香港子行牌照获批,东莞银行成为境内唯一在香港设立独立法人银行的城商行,通过境内外联动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更高效满足东莞企业、市民各类跨境融资结算需求,更好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