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新改造电梯可申请国债补贴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子垤 通讯员 穗市监)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广州市首批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的住宅电梯更新项目近日在越秀区丰景大厦竣工交付。 与此前电梯更新改造模式不同,本次电梯更新是广州市首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也是广东省首批享惠项目。每台电梯预计将获得15万元补贴。 电梯虽小,却事关人们出行安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介绍,此次电梯更新改造保留了原有的门套、地坎、承重梁,同时将电梯速度提升至2.5米/秒,轿厢高度增加至2600mm,极大地提升了乘坐体验。项目竣工后将为业主提供全天候的安全保障服务,不仅解决了小区业主的出行难题,更为广州市乃至全国的电梯更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使用年限超15年的住宅电梯如何申报国债补贴进行更新、改造?有意向的居民可以通过物业服务企业、电梯制造单位等企业向区住建部门报送2025年项目储备材料。 各区住建部门联系方式 越秀区房屋管理局:020-83355381 海珠区住建局:020-89117630,34161220,34243214 荔湾区住建局:020-81827167,020-81618089 天河区住建局:020-85536728,020-85548119 白云区住建局:020-31477843,020-36502193 黄埔区住建局:020-82119102 花都区住建局:020-36962094 番禺区住建局:020-31032616 南沙区住建局:020-39053513 从化区住建局:020-87926203 增城区住建局:020-82755231,020-82621665 申报要求:申报主体为物业企业、电梯制造企业等企业,相关电梯使用年限应大于15年(即2009年前),建议新装电梯总额度大于15万元/台,改造大于5万元/台。
-
省人大代表在广州开展集中视察活动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12月10日至12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广州市选出的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同时邀请部分广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专业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在广州市分组开展集中视察活动,并听取了市大湾区办等关于推进大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汇报。此次集中视察是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省人大代表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酝酿提出代表议案建议及审议大会议题等做准备。 市大湾区办:争取更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事项在广州先行先试 广州市大湾区办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广州市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快打造支撑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的核心引擎有关工作情况。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印发三年来,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起步成势。目前,南沙三大先行启动区加快建设,南沙湾在建项目、庆盛枢纽综合开发项目、南沙枢纽起步区项目均完成总投资的60%以上。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建设。广州率先获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服务业扩大开放等系列先行先试试点。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水平得到新提升。先后制定实施三批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工作事项清单。实施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对港澳司法、会计等10个领域57项境外职业资格实行便利执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实现新跨越。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投入使用,广州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地铁运营里程位列全国第三,“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 下一步,广州将强化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引领,全力推进南沙开发开放。争取国家层面出台南沙总体发展规划以及金融支持南沙专项政策。支持南沙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省、市按程序赋予南沙更大经济管理权限,争取实现“南沙的事南沙办”。 推进“软硬联通”,切实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推进南沙港区五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南珠中城际、广湛高铁等项目。争取国家、省支持更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事项在广州市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 促进民生深度融合,引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有序推进“港澳药械通”“长者医疗券”“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等试点工作,加强穗港澳三地社会保障衔接。 南沙区:将推动出台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南沙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明确的118项任务事项已完成102项。15%企业所得税优惠、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惠及46家企业和873名港澳居民,累计减免税额近13亿元。 南沙区加快完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建成通车,建成地铁18号线、南沙港铁路(货运)、南沙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南沙自动驾驶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名单。 下一步,将推动出台南沙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深入推进与港澳各领域合作,做实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拓展全链条企业服务功能。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 提速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优化布局推进明珠科学园建设,加快建设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集中资源力量加快推动三个先行启动区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和功能提升。加快建设庆盛枢纽综合体、大湾区全民文化体育综合体,开工建设港科大(广州)二期、南沙枢纽站场等一批项目。 代表建议: 加快推进南沙从“几何中心”转变为“交通中心” 人大代表分组前往南沙游艇会、庆盛高铁站、广州南站、地铁4号线庆盛站等地,主要围绕南沙发展游艇产业经济及培育水上经济新增长点的相关情况;南沙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尤其是与香港之间的陆路交通;南沙区内各发展组团之间快速交通路网规划建设等方面相关情况开展了集中视察。 “我是人大代表,也是住在南沙的居民,对于交通出行的一些‘痛点’感同身受。”省人大代表、云从科技广东公司总经理姚志强说,地铁4号线建设较早,但速度较慢,而地铁18号线作为时速160千米的地铁线路,在出行效率上大大提高。这次视察,姚志强特别关注能否通过建设地铁环线(15号线、32号线)的形式,连接4号线和18号线,方便在南沙区内换乘。 省人大代表、广东广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事会主席黄山认为,当前南沙要加快完善包括地铁、高铁等在内的内外部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增加发车频次,通过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带动人流、物流等,进而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省人大代表、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林伟洪说,要继续加快南沙区市南大道、万环西路快速化等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将在串联东部通道,改善中部通道,构建西部通道以及完善东西向道路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他建议,要兼顾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大湾区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全力推进地铁15号线(一期),省道S111改扩建以及穗深通道等跨区域交通项目的前期建设或研究,真正将南沙从“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转变为“湾区交通中心”。
-
专家学者聚广州建言献策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李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广州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建言献策,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于12月6日举办“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城市近90位专家学者参会,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黄丽华教授出席并致辞。中共中央党校、上海市委党校、广东省委党校、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广州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作专题发言。 与会者一致认为,随着人口、资源、信息等要素向超大城市聚集,超大城市越来越成为各类风险叠加的综合体,城市治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同时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深度应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理论文章32篇。会后,与会专家学者赴白云区对广州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及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