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珠海至江门车程缩至30分钟左右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粤交综 粤交集宣 昨日15时,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试运营,这座“海上长虹”以独特的姿态闪耀在珠江之畔。项目通车后,珠海至江门的通行时间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大巴司机点赞“真是方便太多了” 当天15时,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收费站入口,驻澳企业岐关车路有限公司的大巴第一个驶入高速。“这座大桥真的太壮观了,我作为第一个开过黄茅海大桥的司机,倍感自豪!”岐关公司的司机何师傅说,“以前从珠海到江门要一个多小时,现在走黄茅海大桥只要半小时左右,真是方便太多了。这对我们这些经常跑长途的司机来说,既节省了时间,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跨境运输企业粤港汽车运输联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自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日起,粤港直通巴对现有香港往返粤西部分城市的客运班线进行优化调整,涉及江门台山往返香港12个班次、阳江往返香港4个班次。届时,粤港直通巴从香港往返台山、阳江的时间缩短半个多小时,将极大方便三地旅客、居民往返。 珠海到江门车程缩至30分钟左右 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连鹤港高速,西连新台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项目通车后,从珠海到江门的车程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有效改变了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较为单一的现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并将刺激带动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要素流动配置。 通道全线布局293个监控摄像设备 为确保黄茅海跨海通道“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广东交通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西部沿海分公司打造了一支综合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专业化管理团队,收费、路政、养护、监控等部门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多位一体”协同保障体系,全力保障全线运行安全畅通。与海事、航道、应急等部门建立共建共联机制,共同开展“水路联巡”,提升桥梁的安全管理能力。通道全线布局293个监控摄像设备,实时掌握路面动态。 黄茅海服务区同步启用,该服务区位于江门台山市,占地约137亩,以“碉楼新韵,扬帆起航”为主题,其服务楼设计独特,远观如同一艘远洋航船正乘风破浪。服务区停车场停车位达400个,设置新能源充电枪40条,黄茅海加油站也同步投入运营,可满足不同车主的出行需求;配置372个厕所位,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母婴室、沐浴间等服务设施,确保广大旅客能够享受到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 打卡周边美食美景,请收好这份行车指引 自珠海侧向西行驶,西岸第一个出口为江门市赤溪东互通出口,可前往赤溪镇;经过黄茅海服务区、狮山隧道,第二个出口为江门赤溪西互通出口,可前往县道X810、乡道Y347;经过象山隧道,第三个出口为台山市中和互通出口,由主线直行可去往台山、开平,转入西部沿海高速后,可去往阳江、茂名、湛江等城市。 自江门侧向东行驶,经黄茅海大桥、高栏港大桥后,在珠海市高栏港互通收费站出口驶出,可到达珠海市金湾区;自主线直行驶入鹤港高速,可前往珠海市香洲区、澳门;前行后可经由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 走黄茅海跨海通道,看自然风光,感历史文化,品风土人情。周边景点美食众多,可提前规划好行车路线。若想探索更多美食美景,还可沿着西部沿海高速,一路前往阳江、茂名等城市,开启粤西沿海探索之旅。 建设历程4年半 完成七大技术创新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在过去4年半的建设历程中,广大工程建设者形成了七大技术创新和十大装备新工艺,创造了“黄茅海速度”。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起于珠海市平沙镇,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终于台山市斗山镇;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双向六车道,设置高栏港大桥(主跨700米双塔单跨)、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黄茅海大桥(2×720米三塔双跨斜拉桥)2座主桥,隧道2座,互通4座,服务区1处。项目于2020年6月6日开工建设,2024年高栏港大桥、黄茅海大桥先后合龙,11月25日通过交工验收。项目建设者完成了七大技术创新:首创了双曲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索塔新结构、海中超大跨多塔斜拉桥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减震耗能装置,首次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措施,构建了双曲面异形索塔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体系,研发了全离岸海洋环境下TY型墩及大跨度钢箱梁施工技术,改进了超宽分体钢箱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法,攻克了基于单北斗的跨海精密控制测量技术,并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统为主的跨海桥梁工程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实现快速建造、优质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