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东莞年度科技金融标杆银行案例

在东莞制造业当家以及推进国际科创制造建设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下称“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东莞市委市政府部署,深耕科技金融领域,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市场机制,丰富科技金融工具和产品,打好组合拳,全面助力服务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累计为超529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贷款余额超260亿元,比年初新增近10亿元。

打造全新科技金融数字化“底层操作系统”

近年来,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先行先试,借力上级行以知识产权大数据为切入口,首创推出“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累计为逾5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经营能力,实现从单一静态到多维动态评价转变,建行以原有的“技术流”一维评价为基础,升级打造了“科创企业多维评价体系”。通过全面整合企业知识产权、科技认定资质、财务报表、资金交易、行业标准、投融资历程、政府奖补、生产要素等海量大数据,量化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财务资金、外部信息、生产经营等维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印证、共同支撑的内在联系,由原有的仅10多项评价指标,提升形成涵盖30多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模型,并以全新的M1至M10十个等级(数字越小代表综合创新发展能力越强)代表Multi-dimension对科创企业综合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精准画像,解决由单一维度“偏科生”到多维评价“优等生”的识别问题,并配套面向全市逾万家科技企业的数字化系统,依托金融科技强大动能持续对企业的综合创新发展实力及风险状况进行数字化评价与交叉验证,重塑建行科技金融服务的“新底层操作系统”,实现对科创企业更全面、更科学、更精准地分层分类管理,进一步对科技企业提供动态持续的“数字化”赋能。

创新科技金融数字化服务“新场景”

在全新多维评价体系的赋能下,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不仅在企业评价与精准服务上有显著提升,还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与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服务内涵和外延,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新模式”。建设银行作为唯一一家参与全国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的银行,在银行同业中首创提出知识产权内部评估方法。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积极运用科改成果,在系统内首次实现科技企业单个专利评估价值的自动化计算以及数字化展示,解决当前业务办理中“评估难、评估贵、评估慢”的痛点,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提质上量。

挖掘投贷联动业务“新动能”。基于科创企业的科创属性、产业链、投融资以及财务趋势等多维数据,建立满足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条件的数字化挖掘规则,精准捕捉具有潜在上市可能的优质科创企业,提前锁定投贷联动业务标的,助力有潜力的科创企业展翅腾飞,培育壮大投贷联动“新动能”。

适配科创人才精准“新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实现科创人才的精准、自动化识别。在物质财富以外,首次革命性地应用以个人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社会贡献与精神财富,进行个人客户价值的“数字化度量”,实现量化评价由“科创企业”延伸至“科创个人”,并精准适配面向科创人才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前置该行对科创人才的金融服务。

赋能科技金融数字化专属“新产品”

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基于强化大数据精准客户筛选与风险监测能力,根据多维评价体系对企业综合创新发展能力的分层分类结果,面向科技客群特色化需求,定制化推出多个专属拳头产品。例如,面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创新以科技资质与科创人才能力等为增信方式,发放全线上自动放款的“善科贷”;面向名单内优质科技企业发放纯信用最高1000万元、随借随还的线上贷款产品“善新贷”;针对成长期科技企业的需求,发放优化申报流程、简化信贷材料的“科创易贷”;面向成熟期、扩张期的科技企业,发放知识产权增信作用的“粤知贷”;面向拟上市企业或已上市企业创新专属的“科创上市通”等。通过一系列的特色化产品打造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今后,该行将持续完善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科技信贷服务模式,全力为广大科技企业做好金融赋能,着力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问题,用心、用情、用智服务好科技创新,全面助力国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