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广州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
以广州担当讲好广州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省人大代表黄海妍:

通过“授权开发、委托经营”开发文创精品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陈家祠通过“授权开发、委托经营”模式,借助充沛的观众量和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开发文创产品。截至2024年年底,陈家祠共销售文创产品110万件,销售总额达4344万元。

如何让社会力量更好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省人大代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分享了三点体会。首先,要加强需求侧的充分分析,“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客流量,观众性别、年龄、来源地等数据,了解他们对文创产品的需求和喜好,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分析,作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参考。”其次,做好供给侧的深入研究,“一方面政府出台的制度已经为社会资本的参与和投入做好了制度指引,另一方面要不断发掘陈家祠的历史文化内涵,启发设计人员的创新思路。”第三,要做好售后服务,“每年我们都做观众满意度调查,了解观众对产品品类、材质、功能和价格等方面的评价。”

省人大代表姚志强:

行业大模型及AI智能体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企业如何保持技术先进性?省人大代表、云从科技广东公司总经理姚志强表示,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迎来重要节点,AI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迭代速度在不断加快,投入更小、更加垂直化的行业大模型及AI智能体不断涌现,特别是在教育、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定制大模型项目层出不穷。

广州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热土。姚志强说,云从科技首发的从容大模型在过去一年不断赋能广州实业,助力银行、制药等行业智能化转型。同时,与华为昇腾联合发布从容大模型训推一体机,并陆续在司法、电商、制造等多个领域推出AI智能体。新的一年,立足广州,云从科技将积极投身AI智能体、跨模态交互等新技术,不断推动跨界融合,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

省人大代表余子炜:

“新八级工”打破技能人才发展“天花板”

在“制造业立市”的背景下,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广州,我亲身体会到,这个城市给予我们产业工人更多的尊重和认可。”省人大代表、广州柴油机厂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副部长余子炜表示,在广州,他亲眼见证了“新八级工”等职业技能等级序列成为制度规范,这一举措打破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让技能人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余子炜建议,政府应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启动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职业学校需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确保学生所学技能契合市场需求。企业方面,他认为,需要深化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完善产业工人的培养和晋升机制,鼓励员工参加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产业工人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以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省人大代表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

建议把龙舟带来的“大流量” 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能量”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龙舟赛、英歌舞等岭南传统文化活动火爆出圈’,让我印象深刻。”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莉俊建议,应大力支持发展龙舟经济,带动餐饮、住宿、娱乐、金融、文化、体育等产业协同发展。

许莉俊说,广东、广州有很好的资源禀赋、经济环境和群众基础,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各级联动,对龙舟经济进行统筹开发,将“广东龙舟文化”作为一个大的公共文化IP和名片进行推广,把龙舟带来的“大流量”,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能量”。同时,可以结合今年举办的十五运会,做好推广和传承工作。

“近年掀起的博物馆热,让博物馆文创产品大受欢迎,文化是广州一张亮丽的名片。”省人大代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建议,广州要把博物馆、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资源整合并统筹利用好,做好场馆周边建设,优化服务设施,迎接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

“广东GDP迈上14万亿新台阶,我们倍感自豪。”省人大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李键说,他特别关注南沙的开发开放,希望广州争取更多事权和立法权限,进一步激发南沙发展活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省人大代表、广东粤华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埔发电厂厂长谢传亿希望能尽快推进落实,并建议列入2025年度的十件民生实事。

“现在群众对预制菜有一些疑虑。”省人大代表、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长隆酒店厨师长黄惇敏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范,明确预制菜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要求,落实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