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信息时报讯 (记者 何小敏 李龙 黄骆 郭展鹏 通讯员 任宣) 1月16日下午,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省政协主席林克庆出席会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作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海波、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冯键分别作法院、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黄宁生主持。 大会执行主席张弓、王衍诗、戴运龙、马正勇、韦皓、卢一先、卢荣春、庄悦群、刘吉、何国森、何晓军、余钢、张爱军、陈少荣、陈岸明、陈勇、殷昭举、郭文海、唐屹峰、逯峰、曾风保、温湛滨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 黄楚平在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主要工作。他说,一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正确领导下,以推动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为牵引,共审议法规、决定24件,通过18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决定66件,备案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法规34件,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254件;听取审议报告21个,检查8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4项专题调研,并认真做好专题询问、民生实事评议、重大事项决定、听取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报告等工作;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41人次,圆满完成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目标任务。 黄楚平说,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各项制度机制,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研究制定关于未来5年我省人大工作改革发展23条具体措施。坚持把完成好省委交办的重要任务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的12项法规均已审议,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及省委人事安排,自觉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黄楚平说,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强化法规供给、监督推动、决定支撑,扛起法治护航发展、助力改革的责任使命。持续助力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定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出台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作出关于加强法律服务工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定。持续助力经济平稳运行,紧扣落实经济大省挑大梁要求,做好计划、预算、审计等法定监督工作,持续构建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人大监督体系,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推动用好专项债支持重大决策重点领域。持续助力产业科技创新,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科技创新领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地方性法规——科技创新条例和首部技能人才发展条例,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专题询问。持续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制定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开展民族地区实施“百千万工程”情况专题调研等。持续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走深走实,制定林长制条例,听取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专题调研等。持续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或修改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条例等,开展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等。 (下转A05)
-
推动更多全球知名企业来粤首发新品
昨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进入第三天议程。当天上午,20位来自各领域、不同界别的广东省政协委员,聚焦首发经济、人工智能、医共体建设等当下经济民生热点议题,积极踊跃地作大会发言,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广东省政协委员黎军: 推动首发经济与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巨大的消费潜力、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发展前景,为广东省发展首发经济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广州、深圳等市出台首发经济支持制度,分别引进的知名品牌首店累计均已超过千家,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发展首发经济大有可为,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亟需补齐。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首发经济?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黎军代表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就此问题作大会发言。 “强化政策支持,构建专业服务生态圈。建议由省商务厅统筹协调,联合多部门建立首发经济协同推进机制,制定系列支持政策,增强消费能力,提升供给质量。”黎军表示,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可设立专项基金,打造首发空间,支持核心商圈、特色商业街升级改造,给予首发企业奖补配套。 黎军还建议,推动首发经济与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与文化、科技、旅游等多元素深度融合,推出以首发产品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和体验活动,改造提升一批重点步行街和历史文化街区,创新“文化精粹+高端精品”商业模式;构建“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首发首店地标性载体+网络新品首发平台”体系,促进消费提质扩容;搭建新品首发平台,依托广交会等展会,推动更多全球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来粤首发新品。 广东省政协委员俞祝良: 支持龙头企业研发更开放更易用的通用大模型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截至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在全国占比超过三成;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企业48.9万家,人工智能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34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成效初显,但也存在薄弱环节。民盟广东省委会常委、超级机器人研究院(黄埔)执行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俞祝良,就如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格局提出具体建议。 俞祝良建议,加快形成规模化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实现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针对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的生产场景实际需求,拓展人工智能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场景落地应用,重点研发场景应用的边缘侧、端侧技术和设备。 “还需要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实现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俞祝良表示,可依托鹏城实验室、琶洲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协同港澳科技资源,加快高端芯片、算法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概念验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研发更开放、更易用的通用大模型,联合行业企业和科研团队打造专业度高的垂直细分领域大模型;鼓励加强行业边缘小模型的应用创新,推动模型能力从面向单一任务到多任务、从面向特定场景向多场景跃升。 广东省政协常委黎锦城: 多措并举促进医疗资源下沉 在“家门口”看好病,一直是基层群众的心愿。当前,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达到81个,覆盖65个县(市、区)形成良好的分级诊疗新局面。同时,也应看到广东省医共体建设还存在“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政策赋能不足、资源下沉不足、“数字医共体”建设不足等问题。 该如何破解这些问题?省政协常委、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黎锦城就此建言献策。“要强化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作用,明确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推动政策设计同向而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黎锦城建议,扩大医保总额付费试点范围,让更多的医共体享受改革红利,激发医共体加强资源整合,节约医疗服务成本,待条件成熟后全面推行;进而加强“三医”联动改革政策赋能。 黎锦城还建议,要多措并举促进资源下沉。优化组团式帮扶的人员组织工作,将“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人才通过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派驻基层,进行“造血式”医疗人才培养。省级层面出台具体指导性意见,为推广AI辅助诊断系统提供政策支持和操作指南,运用AI辅助问诊、诊断、读片、审方等场景,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