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区“美颜” 街坊“欢颜”
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充满历史底蕴的文化氛围……一幅幅人居环境提升画卷在广州徐徐展开。当前,广州各街镇正深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以美丽圩镇建设和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科学有序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积极稳步分类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优化提升圩镇环境品质。通过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持续发力,让社区环境更美好,市民生活更舒心。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黄丽霞 李元源 越秀区人民街太平通津社区: 做精抓细建美,街区更有活力 昔日破损的墙面变身文化墙绘,吸引路人纷纷打卡;商铺外立面整饰一新,让街巷焕发新活力……位于北京路西侧的太平通津社区,不仅见证珠江江岸的变迁,也见证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繁荣。基于这一背景,越秀区人民街积极响应上级工作部署,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在“做精”“抓细”“建美”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北京南文化街区建设和太平通津社区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容貌品质社区培育方案。 据介绍,容貌品质社区培育方案根据太平通津社区实际情况,按照“一环(城)二纵(巷)三片(景)”的思路对社区总体结构进行完善,实现容貌品质社区与繁茂商圈闭环,将千年商贸中心与居民生活紧密相连。“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我们前期多次召开工作会议,与社区负责人深入一线,实地考察,力求‘点对点’精准设计,确保每项措施都能贴合社区需求。”人民街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社区街巷路面破损、建筑外立面残旧、“三线”混乱等问题,人民街开展大规模的修复整改工程。截至目前,共完成道路修复8处,共计约380平方米;立面修复6处,共计约1035平方米;“三线”归整约18500米。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形象,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在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之余,人民街聚焦利用容貌品质社区培育助力商圈发展,通过“巷口重塑”“里坊出彩”“产业升级”等改造策略,让社区焕发新活力。太平沙牌坊、南关电影院、古色古香的建筑、萌趣可爱的猫咪……行走在太平通津,道路两旁墙面新增的墙绘让社区多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社区怎么改造,居民的意见最重要。太平通津社区以容貌品质社区培育为契机,搭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其中,南堤二马路26号、32号之一、34号之一居民对所在大院提出重新铺整路面、改造陈旧铁护栏等意见。 荔湾区金花街隆庆社区: 深耕街区特色,增添打卡地标 小区里的闲置空间被重新设计利用,摇身一变成为汇聚人气的棋园、太极园;更换地砖、增设灯光、梳理“三线”,社区容貌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越来越便利……最近,家住荔湾区金花街隆庆社区的居民频频为身边的变化点赞。 荔湾区是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漫步荔湾,浓浓的烟火气透出满满的幸福感。据了解,荔湾区聚焦“百千万工程”,大力推动老旧社区微改造,不仅让辖内公共空间、社区环境得到改善,也提升了文化氛围,让街坊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社区改造中享受幸福生活。 其中,金花街隆庆社区在街道东部开展微改造,涉及面积14.55公顷,惠及人口近2万人。与此前的微改造项目相似,本次项目依然瞄准“破”“旧”“乱”等问题,精准发力。项目以“乐龄园”为适老化设计主题,通过路径串联,打造棋园、太极园、颐乐园三大主题节点,不仅为街坊提供休闲空间,还为社区增添小型打卡地标。同时,解决“三线”杂乱、道路破损以及消防、照明、供水等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居民生活空间舒适整洁的社区改造建设首要目标。 专家点评 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路径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广州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李志清: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是今年加力提速“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广州各镇街从环境综合整治、风貌管控提升、美丽圩镇建设、镇街村绿化美化、城中村改造等方面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建设,认真实施乡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运营管理,积极参与“粤美乡村”风貌设计大赛、百县千镇万村绿化行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品质,优化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新路径。 社区说 今年我们进行容貌品质社区培育,为社区留住“烟火气”。街道、社区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以“小切口”带来“大变化”。 ——越秀区人民街太平通津社区党委书记林伟锋 数说“百千万工程” 广州正推动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根据区位特点、文化特色、空间结构、产业优势等情况,打造老旧小区成片连片高质量品质提升示范区。截至目前,全市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示范区建设累计完成修缮小区道路约22.4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网约20千米、增设无障碍设施452处、完善消防设施约1.57万个、新增社区绿地和公共空间约1.3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