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年人突然跌倒?警惕呼吸道感染
随着天气转凉,一些冬春季节高发的疾病也有“抬头”趋势。记者从广州多家三甲医院获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成为当下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因素。此外,可能危及生命的脑卒中(中风)、心梗,以及比心梗更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漫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张小美 【呼吸道疾病】 “一老一小”呼吸道疾病高发 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全国呼吸道哨点监测第47周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仍处于相对低的流行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主要体现在0~14岁人群发病病例有所增加,0~4岁常见检出阳性病原体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5~14岁主要是鼻病毒、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当下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病毒。”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二级教授陈荣昌接受采访时表示,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高发,南方地区呼吸道感染出现时间较北方地区稍晚一些。在南方地区,每年11~12月是呼吸道感染的小高峰,次年2~3月是呼吸道感染的大高峰。 据介绍,儿童、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群等是呼吸道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儿童感染病毒后,容易传给老年人,而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往往会发展为重症,因此冬季要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 “跌倒”是老年人呼吸道感染首要表现 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等,属于传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肺炎的重要致病原,此外还有肺炎支原体等。“肺炎球菌感染属于非传染性疾病,但对于65岁以上老人及5岁以下的孩子,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等人群来说,一旦感染肺炎球菌,容易出现重症。”陈荣昌说。 一般来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症状分为全身症状和呼吸系统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发烧、肌肉酸痛、乏力、疲劳等;如果是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声音嘶哑等,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未及时得到控制可能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加重、喘息、胸痛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陈荣昌提醒,“儿童发病症状明显且恢复更快,而老年人则以突然跌倒为首要表现。另外,可能会有一些纳差、嗜睡、基础疾病加重等表现。老人的亲属对这些症状要十分重视。” 对于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暨南大学疫苗产业研究院/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院长梁晓峰表示,首先,控制传染源;其次,阻断传播途径,做好手卫生、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等;最后,保护易感人群,通过适当运动,均衡饮食,保持睡眠充足。 【心血管疾病】 心梗和主动脉夹层进入高发期 每年冬天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其中一种心血管疾病。近日,记者采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钱孝贤,他表示,随着天气变化,心梗发病率明显增加。 近段时间,比心梗更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即A型主动脉夹层也进入高发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孙图成介绍,“每年冬天,这类患者特别多。在冬天,医院心外科一天最多做5~6台抢救手术,平时心外科一个星期最多才做2~4台抢救手术。” 谈及冬春季主动脉夹层高发的原因,孙图成表示,这与冬春季患者血压波动有关。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发病原因之一,冬季气温低,外周血管收缩之后,中心血压会更高。临近春节,大家应酬比较多,容易出现高血压的情况。随着血液流速变快,容易把从心脏出发的最粗大的动脉主动脉的血管内膜冲出破口,血液冲进血管中层,沿着血管内膜和外膜中层往下撕。这就是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有致命危险的危重疾病。 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应保持血压稳定 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尤其是A型主动脉夹层,死亡率非常高,必须通过急诊手术处理。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这种病发病后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没有及时治疗的话,第一天死亡率达到25%,48小时死亡率达到50%。 近日,58岁的刘先生因“突发胸腹痛”被诊断为“急性逆撕性A型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发生主动脉破裂而危及生命。对此,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生李欣、杨珏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通过5cm的胸骨上段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手术,患者术后第7天顺利出院。 孙图成提醒,高血压是冬春季节心梗和主动脉夹层高发的重要原因。在冬春季节,长期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波动大、过度劳累等;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热量摄入,多吃果蔬,戒烟限酒,增加运动量。患者一旦出现急性胸痛,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脑血管疾病】 有医院接诊 中风患者数量增两成 冬春季节是脑卒中的高发期。脑卒中俗称中风,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是指脑梗死,后者是指脑出血,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90%。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主治医师唐晓梅介绍,“从10月到11月,医院接诊的患者数量出现20%的增长。这与季节更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以及寒冷天气,高热量饮食导致的高血脂、高胆固醇有关。” 近期,70岁的王伯由于高血压出现了反复中风。唐晓梅介绍,王伯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多个中风高危因素。最近,他出现了走路不稳、头晕的症状,起初他以为是劳累的原因,没有重视,在发病2天后症状加重,他才前往医院。“所幸脑梗不算严重,经过药物治疗度过了急性期,以及筛查各类高危因素进行相应控制后,王伯顺利出院,没有出现并发症。”然而,王伯并没有遵医嘱坚持服药。就在第一次脑梗的1个月后,王伯再次出现脑梗。这次,他的大脑血管梗塞的面积变多,即便救回了一条命,但是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并发症难以避免。 抓住脑卒中 “黄金抢救时间”4.5小时 为何王伯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里再次发病?唐晓梅告诉记者,“可能是由于王伯两次发病的症状并不相同,第一次发病时走路不稳、头晕,第二次发病时反应稍微迟钝,患者和家属都忽略了这些症状。” 据介绍,卒中复发率大约为17.7%,5年累积复发率>30%,致残率50%~80%。大约25%治愈率,75%的患者会遗留残疾或其他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环境不断变化,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日常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生活节奏的紧张等是导致卒中呈年轻化趋势的关键。 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二科,青年卒中的比例约占15%~25%。 唐晓梅特别提醒,冬春季节,卒中高危因素人群,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低温寒冷的环境中。要饮食均衡,提倡少油少盐少糖,要把血糖、血压、血脂各方面的指标都控制好。脑卒中“黄金抢救时间”是4.5小时,因此一旦出现不适就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