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汇邻里心 筑幸福家
越秀区农林街建设“邻里之家”,助力基层治理;番禺区石楼镇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为困难家庭撑起“希望之顶”……这些举措使群众真正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州市各区各街镇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古晓彤 何碧媚 越秀区农林街: 建设“邻里之家”助力基层治理 健康讲座、青年夜校、亲子绘本阅读、便民集市……今年12月,越秀区农林街道农林上路社区邻里之家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覆盖各个年龄段,促进社区和谐共融。 自今年8月建成运营以来,邻里之家已举办中秋游园会、重阳饺子宴、红棉学堂、青年夜校等各类活动近百场次,在持续的多元化、高质量服务中,和睦邻里关系,推动基层治理向纵深发展,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邻里之家位于农林下路2号首层,面积约500平方米,围绕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居民需求,设置邻里会客厅、向日葵亲子小屋、健康驿站等多个服务区,免费提供休憩饮水、上网充电、共享冰箱、借用雨伞、智能政务一体机等便民设施,开展健康咨询、家政维修、亲子互动等温馨服务。 “我们希望,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在这里学习、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适合的活动,体验到家一般的温暖。”农林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本是一个闲置近两年的临街物业,存在漏水等隐患,居民普遍希望该物业能改造成便民场所。农林街紧贴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针对社区中存在的公共空间紧张、文化生活单调及服务设施陈旧等问题,整合多方资源,精心打造邻里之家便民服务阵地。 如何把邻里之家打造成群众愿意来、经常来的地方,实现善治暖邻?在建设与运营的过程中,农林街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采取“党委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出资、居民群众献策”的建设模式,同时探索并实施“党委把握方向、社区多主体参与”的“1+5”可持续运营模式,推动街区服务由“小邻居”转变为“大邻里”,居民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力”。 同时,农林街在邻里之家设立街道全域服务治理运营中心,成立全域服务治理发展联盟,凝聚机团企事业单位、两代表一委员、新的阶层人士、“五老”等资源力量,推动治理领域由“碎片化”转变为“全域化”,探索温馨聚邻、志愿助邻、关爱伴邻、服务便邻、诊疗安邻、意见听邻的“六邻”工作法,将社区治理“独角戏”转变成邻里服务“大合唱”。 据悉,邻里之家获授“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广东工业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农林街道工作站”,成效获省委社会工作部肯定,并在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系列活动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下一步,农林街将不断完善邻里之家运营机制,推动二期项目邻里之家饭堂尽快建成,让社区更有温度。 番禺区石楼镇: 为困难家庭撑起“希望之顶” 今年5月,在番禺区石楼镇明星村,邬女士(化名)一家的两层破旧平房动工重建。不久后,一家人将住上一栋三层高的崭新楼房。 一直以来,石楼镇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改善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之一。帮助邬女士一家撑起“希望之顶”,是石楼镇用实际行动给出的温暖答案之一。 邬女士与女儿都是低保户,均患有重大疾病,需长期服药,家庭经济负担重,仅靠低保金难以维持日常开支。原先居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致横梁遭白蚁侵蚀破损,并被鉴定为危房,随后母女俩只能在附近租房。 据了解,获悉邬女士母女的情况后,市、区、镇各级单位迅速行动,相关单位多次召开协商会议,积极推进该户危房改造工作,切实解决邬女士一家的住房问题。邀请专业的房屋鉴定机构对该房屋进行详细勘察与评估,并结合规划部门保护历史文化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且贴合实际需求的改造方案。同时,街道积极为邬女士一家申请补助经费,减轻其建房负担。 今年5月,邬女士一家的房屋动工重建,目前处于验收阶段。待后续房屋交付使用后,镇慈善会将联系相关企业为其购置基本家电家具。民政部门也将继续联合慈善组织,开展生活、医疗救助,缓解其生活压力。 一直以来,石楼镇充分发挥民生工作主力军作用,时刻关注困难群众生活、住房、教育、医疗状况。今年以来,石楼镇救助民政在册困难群众4170人次;共为符合条件的38户家庭办理申请低保;开展临时救助共救助44人次,总救助金额207679.47元。 专家点评 “三突出”勾勒基层治理新图景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广州党建研究基地研究员李志清: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是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邻里之家”探索了“六邻”工作法,生动体现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将社区打造成一个温暖和谐友爱的大家庭,基层治理也有了活力和动力之源。“希望之顶”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多方力量,解决困难家庭的生活、住房、教育、医疗等状况,为困难家庭点亮希望之光,把党的关爱和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广州做到“三突出”:突出基础设施提能级、突出民生服务提质量、突出社会治理提效能,持续改善区镇街村的发展环境,勾勒出一幅幅基层治理的新图景。 社区说 此次危房改造工作的成功开展,不仅体现了政府对困难群众的深切关怀,更是各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落实民生保障政策的生动实践。通过改善住房条件,为困难家庭筑牢生活根基,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进一步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未来,石楼镇将继续关注困难群体需求,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前行。 ——石楼镇公共服务办主任梁炬添 数说“百千万工程” 目前,广州共建有长者饭堂1430个,覆盖全市街镇、村居,“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建有颐康中心177家(设有备案全托床位8159张、日托床位1081张)、颐康服务站2662家,实现街镇、村居全覆盖,颐康中心(站)“1+N”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硬件建设基本完成,有效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