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龙鱼持股山东鲁花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冰倩) 近日,金龙鱼斥资55.69亿元入股鲁花集团,拿下26.64%的股权。业内人士认为,金龙鱼与鲁花集团合作将是我国食用油行业两个庞大体量企业的重磅联手,粮油市场或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两大食用油巨头牵手 12月4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新增金龙鱼及其关联方香港嘉银为股东,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至约10.91亿元,这也意味着金龙鱼已正式入股鲁花集团。 交易完成后,香港嘉银持有鲁花集团15.6864%股权,位列第三大股东;金龙鱼持有鲁花集团10.9536%股权,成为第六大股东。 对于金龙鱼及其关联方入股鲁花集团后的未来走向,金龙鱼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媒体宣称:“鲁花集团和金龙鱼集团的产品类别和品牌有所不同,二者在市场上各自有独特定位。鲁花是小包装花生油的引领者,在小包装花生油方面份额较高,主要产品包括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等,也有生产花生油业务。日后两家企业可能会有一个良性竞争,例如促进企业互相学习、研发新品、优化运营流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等。” 两大食用油巨头牵手,被业界称作是食用油行业的“豪门联姻”。有消费者表示,“金龙鱼入股鲁花,不只是看中了鲁花的花生油,更是要整合产业链。食用油市场,可能要变天了。”还有的消费者则表示,“希望产品品质不会变。”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两方合作有助于双方各自在不同的领域进一步整合优势,进一步优化提升。对金龙鱼来说,此次入股鲁花集团对其未来精耕中国市场有非常好的顶层设计的意义。尤其是与鲁花背后的央企中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它日后步入资本市场布局;对于鲁花集团来讲,也能借助金龙鱼的一些渠道进行市场拓展,属于双赢。 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我国食用油行业企业众多,代表性生产企业包括金龙鱼、鲁花集团、上海良友、京粮控股、金健米业、西王食品、道道全、中粮科技等。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金龙鱼、中粮集团、山东鲁花、上海良友和长寿花这5家企业,在食用油市场的规模占比分别为39.0%、15.3%、6.7%、3.1%和2.6%,位居行业前五。 可见,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化和集中化趋势明显。业内人士分析称,大型食用油企业通过品牌建设、渠道拓展和产品研发等方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市场整合的加速,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部分企业可能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如今,金龙鱼和鲁花强强联手,马太效益更加明显。朱丹蓬称,“包括食用油行业在内,整个快消品都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会更强。未来,食用油行业中其他油企应该会感到巨头竞争压力。”
-
煌上煌拟并购展翠食品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冰倩) 卤企在业绩减速的背景下,纷纷开始拓宽品类,往新茶饮、热卤等多个方向摸索。近日,煌上煌拟收购展翠食品涉足休闲食品赛道,试图通过新赛道获得增量。业内人士称,煌上煌是否能如愿开拓出另一个新增长点还未可知。 煌上煌加码休闲食品 近日,煌上煌披露《关于对外投资处于筹划阶段的提示性公告》,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收购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展翠食品”)控股权。股权收购具体比例待交易各方协商后方可确定。 资料显示,展翠食品位于广东潮州,前身潮安县东凤园头果子厂是以佛手果的加工制作起家的,经过30多年发展,目前公司产品涵盖糖果、凉果、膨化、巧克力、饼干等品类。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2018年展翠食品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根据公开信息,2022年其销售额为5.53亿元,4年时间公司收入似乎并未增长。 煌上煌方面,最近几年来业绩表现也不太理想。同花顺数据显示,煌上煌的业绩在2020年达到上市以来的巅峰。2020年,煌上煌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6亿元、2.82亿元,同比增长15.09%、28.04%。此后,公司的营收连续下滑,至2023年跌至19.21亿元。此外,公司2020年归母净利润仅为0.31亿元,2023年回升至0.7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煌上煌业绩出现双降,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8.11%、22.12%。 业内对于煌上煌这一桩收购并不看好:一方面,卤味行业增长乏力。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休闲零食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细分化、健康化趋势,考验着相关企业产品、品牌、渠道、供应链等多个方面,相比各方面具备优势的头部企业,而展翠食品作为区域企业能否在这一场较量中突围而出尚未可知。 卤味巨头业绩承压 事实上,当前卤味巨头的业绩纷纷减速。根据今年前三季度数据,绝味食品营业收入为50.15亿元,同比下降了10.95%。周黑鸭目前尚未披露三季报,但之前的半年报显示,周黑鸭实现营收为12.60亿元,同比下滑11%;期内溢利同比下滑67.7%。煌上煌则业绩双降,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52亿元、0.79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11%、22.12%。 面对业绩减速,各大卤味巨头也在积极寻求破局。比如,绝味食品一边做卤味,一边对外投资。目前,其通过数家基金,间接投资多家企业,其中涉及和府捞面、蛙来哒、书亦烧仙草、幺麻子、巴奴毛肚火锅等等。同时,绝味食品还投资了阿满百香鸡、廖记棒棒鸡、卤江南、盛香亭等多个品牌,深度挖掘细分品类的成长机会。 煌上煌则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外延式并购。2015年,煌上煌收购了真真老老粽子品牌,希望在米制品上布局多元化。紧接着,该公司还培育了烤猪蹄品牌“独椒戏”,其子公司新煌厨又布局预制菜领域,切入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供应链,以构建“卤味+”的业务增长曲线。而今,煌上煌又试图切入休闲零食赛道。 “煌上煌此番并购,将延伸在休闲食品领域的产业布局,通过跨界转型和业态融合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行业竞争更显胶着。同时,上市卤企纷纷开始增加产品品类、拓展消费场景,寻求茶饮、热卤等新赛道,创新产品和营销方式将成为破局关键。
-
《2024火锅行业创新报告》发布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陈冰倩) 面对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火锅行业该如何在变局中寻求增长突破?12月9日,在“2024年海底捞供应链大会”上,《2024火锅行业创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2024年火锅赛道呈现出五大维度创新,供应链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差异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据了解,五大维度的创新分别是:产品创新、点位创新、场景创新、模式创新、体验创新。其中产品创新处于核心地位,是火锅品牌在当下筑高竞争壁垒的基础。 在产品创新领域,挖掘“地域食材”“非遗食材”如贵州风味、内蒙古牛羊肉、山野食材等,为不少餐饮品牌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通过“火锅+”积极扩充品类,也成为了助推营收提升的有效手段。 在全面盘点火锅产品创新趋势后,报告提出,当下的火锅产品创新在供给侧呈现出一个重要的趋势:产品供应商的角色,正在从支持者向共创者和驱动者转变。通过深度合作与定制化服务,供应链不仅为火锅品牌提供了稳定支持,更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和差异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