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
信念在心,前行不息。2024年是《信息时报·新东莞》创刊21周年。为此,本报隆重推出《高质量 强新质》周年特刊,其中“金融卷”聚焦东莞金融业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持续创新金融服务,以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金融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B10~B24撰文/信息时报记者 陈武东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来,东莞的金融总量、金融体系、金融生态不断发展和完善,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为助力书写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东莞金融业正积极投身于服务实体经济和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金融需求中,以高质量金融服务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东莞存贷款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1~3月新增存款量和贷款量均位居广东各地级市的首位。截至3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77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5万亿元。”近日,围绕“高质量 强新质”主题,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接受了信息时报记者的采访。 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方面表示,下阶段,全市金融系统将大力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力的要求和东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保持信贷供给合理充裕,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加大信贷投放,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地方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主动作为 推动地方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记者:近年来,东莞金融业在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硕果? 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2023年,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行、省分行工作要求,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 精准有力实施货币政策着力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一方面,两次降准释放长期稳定资金约40亿元,指导法人银行获得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344亿元、在银行间市场发债募集资金170亿元,累计发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467.3亿元,较2022年多投放84.12亿元,投放量、同比增量均稳居全省地级市首位。2023年12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8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622亿元,增长9.7%。成立东莞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持续释放LPR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全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5%,同比下降近0.5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为经济恢复增长营造了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另一方面,引导金融资源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聚。牵头出台金融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制造业服务中心”,打造“莞链融”“莞园融”金融惠企政策大礼包。首创“智链通”“绿链通”再贴现、“莞科融”支小再贷款专项额度、“再贴现+绿色票据+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撬动金融资源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领域。首创货币政策工具“首享户”专项拓展行动,创新开展金融惠企政策进百园万企“雨露行动”,打通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协同宣介传导的“最后一公里”。 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多举措推进绿色金融大发展 首先,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两岸合作金融支持。成功落地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试点政策,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持续扩容,“跨境理财通”业务量明显提升,投资者数量和资金汇划规模分别同比增长63.7%和5.4倍,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迅猛,全年结算量达219.7亿元。 其次,出台全省首份金融支持建筑领域绿色发展专项文件,推动东莞银行成功纳入广东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地方法人机构范围,落地全省地方法人银行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项目贷款。推动2家法人银行参加“2023年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综合评价”广东首批试点,顺利实现辖区法人银行环境信息披露(试披露)全覆盖。全市绿色贷款余额稳居广东各地市首位,同比大幅增长83.5%。 此外,积极推动印发全省地市首份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各类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实现信用卡现金分期、小微易贷等金融产品与数字人民币创新融合。截至2023年末,累计开通数币个人钱包192.88万个,消费笔数468.39万笔,居全省各地市第一。 有效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 外汇改革创新方面,推动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持续扩容提质,新增试点银行2家、累计试点企业35家。推动4家跨国集团公司获得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资格,大幅降低跨国公司本外币资金池业务准入门槛。持续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引导7家企业成功申请便利化额度合计3876万美元。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取得积极成效,辖内4家试点银行累计办理1763笔业务,金额逾6.8亿美元。 外汇管理服务方面,共同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落实落细“外汇服务暖粤企”专项活动,走访调研企业36家,开展专题宣讲辅导25场次,覆盖企业2000多家次。强化汇率避险服务,开展外汇套保“一户一策”行动,全年新增“首办户”企业达928家,外汇套期保值比率达35.7%,居全省各地市首位。积极服务外贸新业态,支持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开展跨境电商收结汇,指导银行与电子口岸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实现跨境电商贸易线上结算,指导银行积极对接政府市场采购贸易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辖区市场采购出口收汇率81.8%,同比上升21.6个百分点,达历史新高。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坚守为民初心增进民生福祉 进一步简化开户服务流程,优化境外人士境内开户环节。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实现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全覆盖,“2023乐购东莞”移动支付政银合作新模式联合促消费活动参与银行机构及助商惠民优惠力度居全省地级市前列,组织“云闪付”App承接发放1.6亿元政府消费券,深化“移动支付+”智慧场景建设,提升居民消费支付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启动境外来莞支付服务示范街区建设,指导东莞通乘车码功能向工银澳门、中银澳门等境外钱包开放。进一步便利征信查询,累计分别布设个人、企业自助查询机52台、6台。落地使用全国首台直接布设在旅检口岸大厅内的支持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兑换的外币兑换机,便捷港澳居民在莞生活消费。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高效处置消费者金融投诉,优化落实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优化金融供给 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记者:东莞金融业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以创新为产业发展赋能。具体来说,即通过优化金融供给,发展全链条全流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撬动更多金融资源精准赋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接力式金融支持。 为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五篇大文章”,在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将契合东莞市“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绿色、普惠、养老、“三大工程”“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强化科技、小微、民营、乡村振兴等领域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及结果运用,督导金融机构为重点领域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指导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持续提升东莞市场主体的融资便利性和获得感。 为加快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力推广使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领域,人民银行东莞市分行正在谋划开展金融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融资专项活动,通过宣讲金融惠企政策,汇编银行融资产品和服务,促进重点领域银企对接,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到包括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在内的央行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