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3: 政务
  • 东莞:聚智聚力攻坚“硬科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强新质 重科创   2024年东莞市出台《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5份配套政策,延续深化2023年市政府一号文“制造业当家”主题。  其中,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东莞将着力破解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玩具、家具、造纸、包装印刷、化工、模具等产业发展的痛点问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围绕新质生产力,东莞提出抢抓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检测装备、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关键机遇,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54.9%  近年来,东莞不断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工作,推动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据东莞科技局统计,2018年~2022年,东莞重点领域研发项目立项51项,获省支持立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3项,共计84个项目,有效帮助一批企业突破产业核心技术。改革优化市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机制,印发实施《东莞市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办法》,启动市重大科技项目库建设,首批199项研发项目纳入市重大科技项目库跟踪管理和服务。  持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成35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省级18家,排名全省第三。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下放投资决策和成果转化权限,对绩效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探索运营管理机制改革。2023年,新型研发机构研发投入16.4亿元,孵化创办企业总收入78.7亿元,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数225个。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多场次研发投入及研发机构建设培训,全市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574家,排名全省第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4.9%。  今年高企数量争取突破11000家  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谁抓住了科技创新的“先手棋”,谁就能抢占先机、稳住阵脚、赢得优势。  为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近年来,东莞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梯队,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不断扩大,目前数量超过1万家。同时,大力培育行业龙头,遴选了382家百强、瞪羚创新型企业给予重点培育。  今年,东莞市科技局将加强重大科技项目引领,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机制,加快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建设,组建东莞市天使投资母基金,深化莞港澳科技交流合作,打造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市镇联动提升基层镇街科技创新水平。  东莞市科技局表示,今年要全力打好高企申报攻坚战,确保高企数量达到10500家,争取突破11000家,全年新增高企数量要达到1000家以上。  向“科技风口”要动能  近年来,东莞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包括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科技风口”领域,以“产业科技”为关键词,真正将科技创新落在企业上、落在产业上、落在发展上。  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推动金美济与科学城集团合作共建市一级合成生物CMO服务平台,打造合成生物产业融合园区。依托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发展核医学产业,推进BNCT项目产业化,推动散裂中子源放射性医用同位素制备项目建设。今年,全年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市重大科技项目入库项目新增8项以上,力争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  在人工智能领域,今年,将加强算力、算法、数据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在工业制造领域组织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重大研究项目2~3项,构建算法算例仓库。同时,联动东莞市工信局、市发改局率先在PCBA等优势行业,为50家以上企业开展诊断及评估,试点部署一批边端智算盒,建成边端智算网络,将其打造成为东莞科创制造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选取大朗镇屏山社区厂房为首批新材料产业园,入驻新能源领域的嘉锂材料、大锌能源等7家企业。今年,将认定若干个新材料产业链主,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新材料企业发展,全年新材料领域市重大科技项目入库项目新增20项以上,力争2024年全市新材料营收规模达到1600亿元以上。  降低创新成本,鼓励创新创业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有助于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近年来,东莞集聚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高层次人才、科技金融等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创新创业“小气候”。比如,以“园区、校区、社区”融合的模式打造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集聚200多个研发平台,500多家创新型企业,科研人员近5000人,2023年培育高企115家。  以松山湖双创社区为模版,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正式揭牌。目前,正在寮步加快推进声学创新创业综合体等建设。同时,大朗新材料产业园开园,首批入驻7家企业。  为提高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水平,东莞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创新“投资+孵化”模式,2023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14家,其中国家级28家,排名全省第三。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支持。2023年为高新技术企业贴息8500万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合作银行敢贷、愿贷,为中国银行、东莞银行、农业银行3家银行代偿风险补偿3382.4万元;成立东莞市科技创业投资服务联盟,设立并对外发布东莞市天使投资母基金,搭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天使投资体系。  信息时报记者 刘桂平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关注中考
  • A4: 广交会
  • A5: 广交会
  • A6: 世界知识产权日
  • A7: 广州
  • A8: 广州
  • A9: 综合
  • A10: 广州
  • A11: 家电/通信
  • A12: 家居
  • A13: 金汇理财
  • A14: 地产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B1: 新东莞
  • B2: 政务
  • B3: 政务
  • B4: 政务
  • B5: 政务
  • B6: 政务
  • B7: 楼市
  • B8: 楼市
  • B9: 楼市
  • B10: 金融
  • B11: 金融
  • B12: 金融
  • B13: 金融
  • B14: 金融
  • B15: 金融
  • B16: 金融
  • B17: 金融
  • B18: 金融
  • B19: 金融
  • B20: 金融
  • B21: 金融
  • B22: 金融
  • B23: 金融
  • B24: 金融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