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1: 金融
  • 人保财险东莞市分公司:立足“减震器”“稳定器”定位 助力实体经济“安心”发展

      “2023年,东莞人保财险实现保费收入62.4亿元,增速6.1%。”近日,围绕“高质量 强新质”主题,人保财险东莞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东莞人保财险”)特别接受了信息时报记者采访。  近年来,东莞人保财险坚守主责主业,发挥好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实体经济“安心”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中管金融央企担当。   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记者:近年来,东莞人保财险在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硕果?  东莞人保财险:近年来,东莞人保财险坚守主责主业,坚决贯彻东莞市委、市政府要求,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发挥好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全力稳住东莞经济基本盘贡献保险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中管金融央企担当。  护航科技创新发展。在签发全市首单“护航专精特新”企业保险的基础上,2023年持续助力企业智能智造,为全市476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财产、责任等保障金额469亿元,其中服务国家小巨人企业6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4家。  为有效转嫁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研发中断损失、关键人才流失及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2023年3月,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落地全省首单“专精特新企业综合保险”,累计服务全市专精特新企业17家,其中服务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保障金额超11亿元。  在推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托管+保险”服务、落地全市首单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后,2023年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宣传推广知识产权保险,累计服务企业超过52家,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8亿元。  通过政府、银行、保险机构三方合作,打造“科保贷”合作贷款体系,2023年累计支持放贷金额3700万元,有效降低科技企业保险成本和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此外,东莞人保财险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重要节点城市建设,联合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东莞),在全省首推粤港澳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保险,全方位保障高层次人才在莞创新创业、工作生活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激发高层次人才来莞干事创业积极性。  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为全市公路、桥梁、轨道交通、油气管道建设保驾护航,2023年累计为1931笔工程项目提供788.6亿元保险保障;其中,独家中标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甬莞-莞佛高速公路虎门港支线一期改扩建工程、珠三角环线东莞至深圳高速公路龙林支线改扩建工程项目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和安全生产责任险,提供风险保障14亿元。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2023年累计为超3369家次企业提供工程类履约保函保障金额37亿元,盘活企业现金流。其中,为给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增加保障,2023年累计为超503家次企业提供工人工资支付履约保函保障金额6.2亿元,已向586位农民工累计支付拖欠工资660万元。  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力先进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企业“走出去”,为企业量身定制覆盖研发、生产、销售、运输环节的各类财产、责任、信用风险综合风险解决方案,为全市790家出口企业提供短期出口贸易信用保险,保障金额104亿元,为客户挽回损失约1010万元。  做好“五篇大文章” 服务高质量发展  记者:东莞人保财险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东莞人保财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金融央企,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此,东莞人保财险通过扎实推进集团“八项战略服务”,务实推进集团卓越战略优化实施,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服务东莞经济发展中找准“人保坐标”,更加有力有效地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东莞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金融保障。  在科技金融方面,一是服务科技研发与科技创新,为专精特新企业、科技企业等提供企财险、产品质量保险、科研人员保险、研发中断保险等,形成综合化保障方案。同时,通过“粤港澳”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综合保险,有效分解和化解“粤港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风险,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保险体系,优化保障方案设计,争取政策支持,扩大知识产权保险覆盖面。三是服务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加强政府、银行合作,构建多方参与的科技企业融资增信模式,加大保险对科创领域的融资支持。  在绿色金融方面,着力发展绿色保险,一方面,战略性推进新能源车险发展,积极挖掘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环境污染治理类保险,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防灾防损能力建设;同时,继续丰富绿色保险供给,包括加快研发环保技术装备保险、针对低碳环保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等系列产品,助力东莞打好绿美生态提升战。  在普惠金融方面,特别是护航农业增产和农户增收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开发符合地方需求的农产品保险,丰富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类,推动农险由数量扩张到稳量提质转变,保障水平由保物化成本向保收入转变。在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方面,积极构建覆盖市民居家、就业、健康、育儿等多场景的新市民保险专属产品体系;聚焦有活干,提供不与户籍挂钩定制化的职业伤害综合保障;聚焦有房住,拓展工程质量潜在的缺陷保险、出租人责任保险、新市民专属家财险等普惠型专属产品;聚焦有学上,推广校园方责任险、学幼险;聚焦保健康,持续打造“基本医保经办+大病保险+补充医疗+医疗救助”的一体化社会医疗保险服务模式,大力提升“莞家福”“莞康无忧”等产品覆盖面,扩大服务范围。在支持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积极研究开发符合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机制,加大对专精特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增信支持,积极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助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加大对小微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养老金融方面,积极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开发癌症防治保险,强化多元癌症防治类健康保险供给,同时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从提供健康保险保障拓展至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切实帮助广大家庭预防和抗击癌症风险,守护市民健康养老。  在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更加便捷化、智能化的销售渠道和承保理赔方式,推动线上化,提升服务质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开发网络安全保险,探索建立“保前检测、保中监控、保后减损”的全流程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2024年度“莞家福”已温暖上线  记者:请简要概述东莞人保财险的主打业务,并对一个今年主推的业务进行详细的介绍。  东莞人保财险:东莞人保财险业务涵盖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农业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船舶保险等多个险种。  2024年二季度,东莞人保财险主打产品是东莞市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莞家福”。“莞家福”作为东莞市委、市政府落实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举措,自2022年上线以来,两年累计参保人数173万人。在东莞市医疗保障局、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东莞监管分局的指导下,“莞家福”充分践行“公益惠民”项目原则,积极发挥补充医疗保障作用,截至2024年3月31日,提供医疗费用报销服务9.8万人次,累计赔付近1.6亿元,其中为参保人减负医保内医疗费用负担0.5亿元,减负医保外个人自费负担1.1亿元。单人减负最高超160万元,其中,为罕见病患者减负1493人次,累计减负991.5万元。充分展现了政府对全市医保参保人的深切关爱,有效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2024年度“莞家福”已于4月23日温暖上线,本年度“莞家福”延续168元/人/年定价不变,不限年龄、病史,通过优化医保政策内待遇,新增“港澳药械通”保障等措施,全面增强“莞家福”的保障功能,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为广大群众提供保障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A1: 头版
  • A2: 要闻
  • A3: 关注中考
  • A4: 广交会
  • A5: 广交会
  • A6: 世界知识产权日
  • A7: 广州
  • A8: 广州
  • A9: 综合
  • A10: 广州
  • A11: 家电/通信
  • A12: 家居
  • A13: 金汇理财
  • A14: 地产
  • A15: 天天福彩
  • A16: 公益体彩
  • B1: 新东莞
  • B2: 政务
  • B3: 政务
  • B4: 政务
  • B5: 政务
  • B6: 政务
  • B7: 楼市
  • B8: 楼市
  • B9: 楼市
  • B10: 金融
  • B11: 金融
  • B12: 金融
  • B13: 金融
  • B14: 金融
  • B15: 金融
  • B16: 金融
  • B17: 金融
  • B18: 金融
  • B19: 金融
  • B20: 金融
  • B21: 金融
  • B22: 金融
  • B23: 金融
  • B24: 金融
  • Z1: 工商广告
  • Z2: 工商广告
  • Z3: 版花广告
  • Z4: 信息时报
  • Z5: 信息时报
  • Z6: 信息时报
  • Z7: 信息时报
  •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社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      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C)    粤ICP备14002173号 
爆料电话:020-34323111      QQ:800023111      官方微博:@信息时报 举报及投诉电话:(020)34323133      邮箱:xxsb_g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