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邹鹃薇,以扎实理论功底、多元研究视角及持续学术创新,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领域重要推动者。她不仅深入探索电影艺术理论,更跨学科揭示电影与社会文化互动关系,为电影研究开辟独特路径。
聚焦电影文化与社会变迁
邹鹃薇教授的学术研究以中国电影为核心,涵盖电影美学、女性形象叙事、电影产业转型等多个方向。
她在《当代电影》《文艺争鸣》等权威期刊发表一系列论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的演变。对中国早期女性题材电影中的新女性形象、女性解放与中国近现代电影中的女性情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汉化与雅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电影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她主持的多个科研项目均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影制片基地,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史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文化转型紧密相连,邹教授通过立项主持广东省社科项目《珠江电影制片厂的转型研究》,梳理珠江电影制片厂历史脉络与产业变革,揭示了电影工业在全球化与市场化浪潮中的生存策略,为文化产业研究提供了实证案例。而由她立项主持的《微电影与广州青少年价值观关系研究》,将影视传播与青少年教育结合,探讨新媒体时代微电影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作用,提出“媒介内容需兼顾娱乐性与社会责任感”的观点,为影视创作与教育政策的结合提供了理论支持。
传统文化与电影美学的融合
邹教授的研究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艺术的关联。她曾在《古典诗歌与中国电影的空间之美》中,提出中国电影通过山水意境、留白手法等继承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构建了独特的东方视觉语言体系。而对许鞍华(香港电影金像奖及电影金马奖获奖导演)、侯孝贤(亚洲电影大奖、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金马奖获奖导演)等导演的美学分析,则进一步阐释了华语电影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平衡民族性与现代性。通过这些研究,邹鹃薇教授丰富了传统文化与电影美学融合的理论体系,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两者的互利共赢。
助力中国电影文化发展
成立于2019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影视艺术研究院”依托广州大学,聚焦粤语电影、南方影人历史及大湾区影视产业研究,是全国范围内拥有独树一帜优势的研究院,而邹教授就是该研究院的核心成员。她参与的多项成果,如对香港导演古典情结的解析、粤港电影互动研究,为大湾区影视资源的整合与创新提供了学术支撑。她还受邀担任第六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国际评选委员会初评委,以专家学者身份参与作品遴选,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视创作者、学者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影视艺术和新媒体发展的前沿问题,为推动国际电影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出贡献。
邹鹃薇教授的学术研究体现了学者对时代命题的敏锐回应。她以电影为媒介,串联起文化记忆、社会变迁与美学创新,为中国电影文化研究注入了深度与活力。未来,随着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她的研究成果将成为学界与业界的重要参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