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莞“AI+”多点突破 构筑全域数字化新图景
□文/信息时报记者 叶虹 图/受访者提供 在人工智能奔涌而来的新时代,东莞正以“AI+”为笔,书写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从校园智慧体测的规模化应用到制造业领域30~50个应用场景蓄势待发,从数据交易的破局到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AI+”战略多线开花,加速将政策蓝图转化为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依托500家人工智能企业和1200亿元产业规模,东莞这座制造业强市正以算力、数据、场景为支点,全力打造全域数字化转型的东莞样本,绘就智慧城市全景画卷。 AI+民生 全省首推“AI+体育教育”示范工程 当前沿AI技术落地应用于教育等民生领域,会带来哪些变化?在东城街道的16所公办学校内,智慧体测项目让体育教育焕然一新。 近日,由东城教育管理中心主办的人工智能赋能学校体育教育示范活动成功举办,这标志着东莞在全省率先打造“人工智能+体育教育”示范工程。该智慧体测项目包含50米短跑、跳绳、仰卧起坐、趣味运动“一起跳跳跳”等,由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据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梁帆介绍,先知大数据通过四大创新技术引擎,构建了一套涵盖“教、学、练、赛、测、考、管”全场景的智慧体育生态系统。 “系统能捕捉学生途中跑的关键生物力学参数,包括垂直振幅、步幅步频、核心稳定性、上肢协调性等多达10余项专业指标。这些原本需要专业运动实验室才能获取的数据,如今可以在学校的操场上即时获得。”梁帆说。 更重要的是,AI视觉引擎能实时捕捉学生的运动姿态,与标准动作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即时提供动作纠正建议,提升训练效果。系统还能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参与度,为心理健康评估提供独特视角。 此外,在系统的“智慧校园体育与健康管理平台”上,可看到学生的基础体质健康数据概览、精细化的运动数据分析等健康趋势指标,为学校体育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I+体育教育”,这只是东莞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目前,东莞拥有人工智能企业超500家,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领域营业收入超过1200亿元。“AI+”的战略蓝图,正加速转化为千行百业的智慧图景。 AI+工业 城市级大模型中心落地30~50个场景 在工业领域,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应运而生,并完成DeepSeek-R1满血版的部署上线,以AI赋能“制造”向“智造”迈进。 大模型中心由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及运营,整体已建成100P国产化智能算力、3个基础大模型、2个制造行业大模型,计划3月19日开服。近日,该集团副总经理余祥臣透露,目前正积极探索DeepSeek与大模型中心的技术融合,计划年内针对制造业领域完成30~50个应用场景建设。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拥有22万家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我们将为企业量身定制场景化应用模型,在企业进行质检、缺陷检测、排产、板材切割以及应用场景融合人工智能方面进行创新。目前已经对接20家工业制造领域中的头部企业、近百家中小企业,整体来看,企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非常旺盛。”余祥臣说。 东莞中小企业较多,在智能化升级路上受制于转型成本,常常“不敢转”。余祥臣表示,大模型中心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企业提供相对普惠的场景化模型,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近期,将选择部分头部企业和标杆性企业为试点引领,以头部企业牵引更多中小企业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创新。 事实上,东莞不少头部企业已在拥抱AI的道路上率先起步。如拓斯达将联合大模型公司共同打造面向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行业专属模型,提升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场景适应性;广东沃德精密科技打造柔性高效的数字化工厂,被评为“东莞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易事特集团推动“AI+新能源”融合创新,其基于AI算法的能源调度系统提升能源利用率约30%。 数据交易所 数据应用产品交易额剑指5亿元 如果说算力基础如同“引擎”,那么数据资源就如同“燃料”,共同驱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和应用。在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东莞数字集团建设运营的广州数据交易所(东莞)服务基地(下称“服务基地”)在成立首年便取得交易额超3.38亿元的佳绩,在数据经济领域崭露头角。 据余祥臣介绍,服务基地与华为、数广、电信、移动、联通等首批8家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开拓数据需求市场。目前服务基地在金融服务方面实现了约165.83万笔数据的调用,惠及4万名企业群众,累计授信27亿元。 “我们以公共数据为核心,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开展加工和运营,试点期间以公积金、不动产、社保等数据为基础,开发应用模型和数据产品,并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探索实质性应用。在工业制造方面,今年,我们将以头部企业为牵引构建行业数据空间,推动数据在产业链上下游有序、安全流动和使用。同时,推动建设行业领域的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创新拓展。”余祥臣说。 今年,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将推动广数所、深数所两个交易基地错位布局、协同发展,成立数据要素产业协会,今年内累计发展会员不少于120家,上架交易标的不少于100个,开发数据应用产品/场景50个,交易额突破5亿元。 市政务和数据局 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前不久,东莞、松山湖分别获评广东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表示,2025年是数据工作“改革攻坚年”,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扩大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供给。“去年,我们征集了一批优质数据集。接下来,将谋划建设社会数据治理中心,开展数据标准制定、数据集认定等业务。”该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出台实施细则,计划2025年推动20家以上企业完成数据资产入表,完成不少于8个行业级高质量数据集的认定和发布。 二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安全管理等制度规范,进一步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三是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抢抓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培育和繁荣数据产业生态,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其中,南城街道将高标准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力争三年内挂牌数据产品和服务不少于100个,集聚数据企业不少于200家,累计营收超200亿元;松山湖将打造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1个行业大模型,开发85个场景化模型,抢占千亿AI产业先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名片;滨海湾将打造“AI智慧岛”,构建“1+3+6+N”发展体系,集聚10家领军企业、30家大模型创新企业、500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推动人工智能集群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锚定战略方向,东莞正以全域数字化转型为支点,撬动城市能级的跃升。这场AI赋能的创新浪潮,不仅是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更是一座城市向新质生产力进发的铿锵宣言。